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66章三路进绞秦国中(第2页)

倒不是秦王以断绝粮秣威胁王龁立即率军出战,只是随着田单的推进,尤其栎阳、泾阳、雍城等地的相继失陷,秦国多年囤积的粮草竟又一多半是到了赵军的手中。

没办法,作为曾经的国都,栎阳、泾阳、雍城等地,有着大量的粮仓,因此这些地方也作为除了咸阳之外,重要的粮食储备之地。

而赵军此次的进攻实在太过突然,秦国根本来不及将各城中的粮食进行转移。

嗯,或许应该说,从骨子里,秦国依旧没有做好关中会被赵军轻易突破占领的准备,这才让诸多的粮草落入了赵军的手中。

当然,随着田单对咸阳的围困,以及对周边城池的扫荡,事实上,秦王已经无法通过咸阳给王龁提供更多的粮秣了。

而在离石要塞等周边秦军控制区域的城池之中,虽然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存粮,但这些存粮显然是不够王龁这支有着十五万人的大军消耗的。

因此,不管是出于粮秣的考量,还是出于遵从王命,王龁都必须有所动作了。

可是,跟有着重骑兵的赵军在草原上对战,这简直跟找死没有什么区别,王龁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个选项。

那么,剩下留给王龁的选项,实际上也就没有多少了,而且,几乎所欲的选项都伴随着极大的风险。

但终究,王龁还是下定了决心:不成功便成仁。

「传令大军,自即日起,分批次退出离石要塞,向咸阳进发。」王龁认真地开口道:「不能走露风声,不能让对面的赵军感受到我们的离去。」

「中军留下一万人。」王龁随即继续说道:「扮作主力,在离石要塞顶住赵军的试探和进攻。」

不放心的王龁随即又嘱咐道:「面对赵军的进攻,反应一定要快速而强硬。不能给李牧任何怀疑的机会。」

「是。」身旁的传令兵立即答应道。

();()  王龁的办法很简答:以少量的兵力冒充主力,吸引住正面战场上的赵军,从而为真正的主力回返咸阳解围赢得时间。

之所以是回咸阳而不是函谷关。

原因也很简单,函谷关即便战事紧急,却也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咸阳就不一样了,一旦秦王扛不住压力,或是心生了绝望,打开了咸阳城门投降,那自己可就真的没有了意义了。

应该说,这已经是王龁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唯一有希望翻盘的办法了。

虽然这个计划实行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骗过义渠草原上李牧的眼睛。

一旦李牧发现了王龁离开的消息,势必尽取大兵而后从之,在以骑兵为主的赵军追击下,秦军很难不吃亏。

其次要做的,便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绞杀掉围困咸阳的赵军所部。

是的,要绞杀,光是击退都不行,至少也要击溃并造成赵军较大损伤。

只是击退的话,赵军大可以屯驻在雍城,等义渠的赵军一起南下,继续两面夹击,咸阳之困还是不能解决。

只有将这股赵军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一举收复诸多的失地,乃至于收复大散关,这才能彻底避免被南北夹击的可能。

最后,在击败了围困咸阳的赵军之后,还要继续迎击从义渠南下的李牧所部。

在一场大战之后,继续接战一支战力不弱于自己的队伍,其难度之大不言可知。

可以说,这三条,哪一条都不简单,可偏偏哪一条都不能失败,败了秦国也就完了。

不过,这三条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做到的。

只要留驻在离石要塞的大军足够的坚定,面对赵军的进攻,都能够毫不犹豫地怼回去,暂时性地骗过李牧,还是有可能的;

同时,因为行军的足够隐秘,在临近咸阳后对赵军发起突然袭击,不说彻底绞杀掉这股兵力,至少击溃这伙部队,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至于最后迎战李牧。

可以说,这是王龁心中最没底的一步。毕竟,在正面对决之中,秦军似乎已经不再是赵军的对手了。

这着实令王龁感到有些羞愧。

但不管怎样,这已经唯一有成功可能的办法了。

当即,秦军也是在王龁的调度下,慢慢地从离石要塞撤离了开来。

只可惜,王龁还是有些小瞧了赵国的情报部门。

没办法,历次的战斗,赵军之中令王龁印象深刻的有很多,比如曾经的重骑兵,但情报工作,这样藏在幕后的,王龁却并没有太了解过。

因此,就在王龁小心翼翼地开始增灶减兵行动之时,他的计划实际上已经暴露在了赵军的眼中。

不仅仅是李牧,就连田单,甚至是函谷关外的周骐都已经得到了消息。

没办法,在这样即将天下一统的情况下,天下何人不通赵呢?!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