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十二章 湖广商会(第2页)

山西帮即将涉足粮行了。

如今的大明朝,两个地方的人最有钱,一个是山西,另一个则是徽州。

山西帮也就是晋商,他们的崛起是得益于大明的盐引政策,衰落也同样源于大明的盐引政策。

洪武三年,山西省行省参政杨宪向朝廷上书,建议实行“开中制”。商人要获得盐引,必须运粮和其他军需物资到北方边疆,山西因其地利之便,迅崛起。

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上疏实行盐政变法,改“开中制”为“折色制”,商人不用再到北部边疆纳粮以换取盐引,晋商自此开始转型,徽商崛起。

转型的晋商有两个出路,要么就是去南方,在那些徽商嘴里虎口夺食,继续做盐引生意,要么凭借着前期的资本积累,进入其他热门行业,其中钱庄票号与粮行是晋商们的主要目标。

在如今北京城的商业版图中,湖广帮垄断粮行,山西帮主营票号,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虽偶尔有摩擦,但总体而言也算相安无事。

但现在这群晋商们要进军粮行,这就是要砸他们这些湖广人的饭碗。这个消息的震撼力对于这些粮商而言不比建外城更小。

商会内部,这些商贾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以血缘和联姻为纽带,他们共同维护整体的利益,以及抵御外来之敌。

所以湖广帮虽以四大粮商为,但其他中小粮商也不是绝对没有言权,

坐在外围的周氏商号东家周荣,先对嘉和东家,也是湖广商帮会长,陈敬亭提出质疑,

“陈会长,你不是信誓旦旦跟我们保证过,那群山西佬不会涉足粮行的吗?现在是怎么回事。”

“对,陈会长,我们每年巨额的会费不是白交的,你得给我们个交代。”

这些天的陈敬亭已是焦头烂额,前两天他挡住了商会的压力,说服商会取消购置东直门地皮的打算,常年的商业嗅觉告诉他,这件事中不可能如传闻中那么简单。

但没想到,地皮的事还没结束,又冒出了个晋商进军粮行的消息,这群山西佬怎么就会突然撕毁协议?

虽然他们这些湖广商人已经在北方经营多年,自认可以控制北京城大半粮食流通,但就单论财力而言,他们和那些财大气粗山西佬还有不少差距。

如果这群晋商真的铁了心要进军粮行,这北京城粮行的天下,鹿死谁手就真的难说了。

四十岁出头,身材颀长,大口若方,长眉斜飞入鬓的陈敬亭不得不站了起来,

“好了,各位先冷静一下,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我们还在确认,请大家再耐心等待几天。”

“还几天?,有这几天时间黄花菜都凉了,陈会长如果你今天不想个妥善的方式,我周氏今天就退会。”

“我们百佳也是一样。”

“对,我们也一样。”

其他中小粮商纷纷应和,这一下陈敬亭就被彻底堵在了死角,没了退路。他把目光扫向了旁边的宝庆、鸿源和德瑞三家大商号,只见这三家代表表情各异,有的看天,有的看地,有的掏着耳朵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陈敬亭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些中小粮商突然难,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支持。

原来都是串通好的,这是在逼宫,逼他这个会长下台。

“陈会长,嘉和要是干不好,就干脆退了会长之位。”

有人终于忍不住图穷匕见,陈敬亭只是冷冷的看着他,没有回答。

坐在内圈的德瑞代表终于放弃了沉默,缓缓站了起来,这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一头墨染似的头挽个道髻,插一根碧玉簪子,看起来风神如玉,潇洒不凡。

“陈会长,咱们湖广商会也成立不少年头了,是该换换新鲜血液了吧。”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