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六八章 因果关系(第1页)

至于明牌撑腰这种殊荣是否太过了。

那就不得不说下简单的说下大明如今的税收与经济问题了。

大明的基础农税是朱元璋定下的,三十税一,可见老朱确实是体恤百姓的。

而作为一个农业国,大明帝国的运作需要官僚的运作与拱卫。

所以官僚薪酬虽低,但在地税方面,大明朝的官员可以得到一个与自身品级挂钩的税收减免额度,注意是减免,而不是直接免税了。

但随着时代变迁,自明中期开始,税收优免制度的范围与额度,在大明官员的努力下一步步扩大。

同时加上小冰河时期的天灾人祸,以及各种加税,百姓活不下去了就只能卖地,还有卖身为奴,也因此土地价格大幅下降的。

官员世家趁机大肆购入土地,收纳奴仆,同时利用税收优免制度来做文章,避税逃税少交乃至不交税。

大明的藩王们干这事儿也是干的炉火纯青。

农税烂了。

那盐,铁,茶,矿此类暴利行业,其中盐,铁又是官营,总能多挣点钱吧。

嗯。

各路公侯,藩王,还有一些朝中或地方官员表示确实。

可太挣钱了。

起初只是求皇帝赏赐下盐引,等拿着盐引去支盐的时候多取他個好几倍,顺道还要往里头塞进一大批私盐,利用皇帝赐下的盐引躲避盘查。

早在宣德年间,私盐贩卖就已经成了根本治不好的顽疾。

然后,明朝商税还低。

所以眼下比崇祯还要穷的朱聿键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可以让他独自一人垄断的暴利商品,且规模做的越大挣的越多,如何能不当个宝贝一样死死守住?

保一下王承恩有什么问题。

人没有官职,在南京又没有多少党羽,更是个宦官,年纪还大,也没有什么干儿子之类,平日里除了缩在一个庄子里就是去那每月亏损的船厂走走。

指不定那一天就走了,分过去的三成糖厂利润转手落朱聿键手里了。

朱聿键如今只要想起王承恩就乐。

贵人呐!

当然,如果让朱聿键看见了王承恩庄子里的那些个作坊和造出来的东西,那喊完这一声贵人过后,王承恩就得入土了。

“成了!?”

“成了啊老爷!李工头儿照着图纸瞧了又瞧!确定没错!”

听得仆人所言,王承恩喜的满面通红。

“快快!帮咱家穿衣!”

片刻之后,王承恩顶着冬日凌晨寒彻骨的冷气迈着完全不属于五六十岁老年人的步子,奔向庄园主屋后方,后面的仆人举着皮裘要给披上,险些没追上。

打开一道看似简陋的木门,沿着灯火通明的地道深入,片刻之后,一个火热好似熔炉的大地窖出现了。

地窖中央正有十多人正忙碌着,这些人见王承恩来了,当即跪了一地。

“见过老爷。”

“起来起来,李二锤呢!?老李!那东西呢?”

呼喊两声,一名微瘦但一身腱子肉格外突出的光头老者扒开一个人探了出来:“老爷,那些东西肯定是不能让这些小子看的,他们也就干点搭手的活儿,东西在里头呢。”

“对对对,瞧我这记性!快快领咱家去看看!”

李二锤点点头,领着王承恩进了地窖里一个被隔出来的偏房。

刚到地方,王承恩一眼就看到了他心心念的东西。

两门大炮。

两门比明清乃至于外藩红夷所使用的大炮稍短一些,通体乍一看无甚出奇,但内有乾坤的大炮。

“图纸呢?拿来让咱家看看里头!这哪一门是新铸的?”

王承恩一边凑过去,一边向边上的工人要图纸。

李二锤见状小心翼翼的从裤裆里把图纸掏了出来,还贴心的给王承恩掌灯。

“这个!老汉我瞧了整整五回了,若不是老爷您不让试放,我都想放一炮瞧瞧了。”

“你要是想咱家死可以直说。”

“那不能,老爷您死了我哪儿找这么好的饭辙啊,一大家子吃香喝辣全靠老爷您了都。”

“你这老狗,吃喝得注意着啊,咱家看你那几个徒弟不成器,别手艺没传了,人没了。”

说着,王承恩探手深入炮膛细细抚摸了一番,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着实不错!”

李二锤却在此时摇头道:“这铁模浇铸的法子做大炮确实快,但也确实和老爷您图纸上说的一样,这出来的铁料稍微次了一点点,若是能试放实验就好了,老汉想瞧瞧这两门炮打出来有什么不一样。”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