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十五章新中关电子市场(第2页)

牌子没有写错,此处向北三公里,正是闻名中外的关村所在,我国最早的互联网正是此时于此诞生。

而中关也成了北方最大的高科技类电子集散市场,从南方关口进口的各类高科技电子产品和相关,都会在这里集中,然后再销往北方的各个城市。

如今的关村正在大力建设中,由南向北的颐大道正在修路,为了拓宽马路,已经历经几十年的棵棵钻杨树被纷纷锯倒在而毫不心疼。由此可见国家对于中关的建设投入了多大的决心。

整条颐大道土裸露、爆土狼烟,在正午阳光的暴晒下,公共汽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桑塔纳、捷达、富康一辆接一辆,喘着粗气吐着蓝烟蹦蹦跳跳艰难穿行。

向北三公里,颐大道与北四环路交汇处,路面被刨出了一道道深沟,沟上面用钢板覆盖着,导致所有的汽车走到这里必须得减慢行。

于是,就在这个路口,汽车被堵得水泄不通,红的是夏利、的是面的、铰链式的大公共在一片车的海洋中无奈打开车门,“噗呲”一声如轮胎漏气的声响,车门打开,若蚂蚁一样的人群从车上涌出来,投入这骄阳似火。

谢振华正在人群之中,他今上午非常忙碌,买完了架子床又去早市看摊儿,东西卖完以后拐弯就上了32o路公交车,一路来到了关村。

他来关村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要逛逛这里的电子市场。

中关目前有两个电子市场,一个是位于南面村的电子配套市场,这个市场主要经营的是以电子元器件为主;而北面那个电子市场则是经营计算机配件为主,当然还有部分与计算机相关的图书、音像产品。

下车的人流先被三三两两抱着孩子的妇女拦住,妇女小声挨个询问:“光盘要吗?Vnetbsp;甩开这些妇女以后,接着便是一辆一辆的三轮车排成排,车上架着炉子,塑料袋里放着各种食材,轮着炒锅的小伙子卖力吆喝着:“炒饭、炒面、炒饼啊!”,边上板车上的姑娘抱着一箱子泡塑料饭盒也不甘示弱喊着:“盒饭、盒饭,两荤一素两块五!”

紧守着燕京大学西门的电子市场附近没有啥像样的餐厅,就算是有,在这个信奉时间就是金钱的中关村,也没人舍得浪费那个时间去下馆子吃饭,他们的工作餐都会在门口的这些小吃车上凑合了。就连来这里买东西的顾客也一样,毫不顾形象捧着盒饭,找个太阳晒不到的阴凉处举着饭盒就往嘴里刨。

中关电子市场,美其名曰是国内屈一指的高科技产品流通中心,说白了跟卖菜的集贸市场没啥区别。

一个接一个的玻璃柜台,隔成了四平米左右一个的摊位,每个摊位上都堆着一摞一摞的电子产品,虽说都是计算机配件,但在这里都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5。25软驱、1。44软驱、光驱、机箱、电源这些相对便宜一些的配件,都跟大白菜似的堆在那里,任人翻捡;价值稍微高一点的主板、显卡、声卡则垫了防静电袋摆在柜台上面,铺成一大片,每片主板上都用纸板写上简单的型号、性能参数,而主板、显卡的包装盒则被当成了幌子,高高的挂在后面展示;只有价值最高的cpu和内存才会被收进柜台里,有专有的架子陈列,供顾客挑选。

每个周末都是这里最忙碌的时候,今是周日,中关电子市场里更是人山人海,偌大的市场里居然挤得有点水泄不通的感觉。

人挤人、人挨人,以至于经常会把摊主的玻璃柜台挤得挪动位置,而忙碌的摊主不得不经常向外推动柜台,否则自己的摊位就会凹进去一块。

如此火爆拥挤的场面,让人怎么也难联想到,这里会是我们泱泱大国的北方高科技中心。

其实不难理解,这个年代兴起过各种群众自的热潮,除去那些盲目甚至还有害的气功热、君子兰热、经商热之外,还有过读书热、外语热、计算机热。

后面这些热潮刚巧证明了处于国门刚刚打开的年代,老百姓对知识和对外交流的渴望,这是好事,由此也给国家积淀了大批的可用人才。

今的谢振华也渴望成为一个人才,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

昨晚姚远的鼓动他听进了心,本来就喜欢计算机方面知识的他,早早的就买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家用电脑。

谢振华家里并不富裕,母亲是售货员父亲是工厂里的工人,收入是属于偏低的那种,就这种条件下,两位可爱的家长自己也并不懂什么计算机,但为了宝贝儿子日后能出人头,居然把家里的几乎全部积蓄拿出来,花费将近两万元,给儿子买了当年最先进的一台带声霸卡的486计算机。

正所谓可怜下父母心!两万元足够一家人两年的生活费用!

万幸,这一次的投入算是花对了方,由一台486开始启蒙,谢振华才能在以后投入到席卷全球的互联网大潮中。

不过眼下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造成了谢振华的奶奶重病,一家人居然都拿不出住院费来,竟然差点卖房筹款。

还好这个问题在他们小哥儿几个的努力下,已经差不多解决了。

今谢振华顶着烈日跑到电子市场,目的只不过是想淘换几本计算机类的专业书籍。

正埋头在摊位上挑书的谢振华冷不防肩上被人猛击一张,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带着惊喜在身后响起:“你怎么也在这儿?”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