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4章 河北之行2(第1页)

贝州。

隶属于河北道,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一处极为重要的产粮之地。

贝州这个名字虽说在历史上不太出名,但原先的贝州在前朝时,却有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头,清河郡。

只不过因为隋朝二世而亡,唐朝开国时众人都认为不吉利,便将隋朝的行政级别郡改为了州,但也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地理位置什么的并没有太大区别。

此处也是原太子和齐王势力最大的位置,原东宫和齐王府的一些幕僚、党羽许多便都逃到了此地,这也造成了这个地方的形势更加复杂了几分。

不过时任贝州刺史的赵德信却是效忠于李世民的,他曾经跟随李世民讨伐过刘黑闼,其本身的才能也并不算低,只不过他却是有一个重大的特点,那便是喜欢揣摩上意。

这个特点并不能完全的说是好还是坏,因为赵德信当初就是凭借着揣摩上意才能坐上这贝州刺史之位的。

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个特点倒算还是好的。

而此时,在贝州刺史府的大厅内,赵德信的这个特点则又开始挥作用了。

刺史府大厅内,四周干净整洁,显然是有经常清理过的。

大厅分两间房,从大门进来是一间极为宽敞的议事厅,其内摆放的东西都极为简单,只有着一张供人喝茶的小矮桌,周边还有着一些专门用来落座的垫子。

从大厅内进去到最里面后右转,便是进入到了另外一间房间,书房,书房内面积约莫只有外面房间的一半,但这里面的摆放的东西却是不少。

放眼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书房最里侧那一排书架,书架之上,藏书满放,其上更是一尘不染,就连那藏书都像是崭新的一般。

书架前方,便是一个宽大的书桌,其雕刻精美、材质不凡,给人的感觉十分厚重,书桌之上,文房四宝整齐摆放,只不过那纸只有薄薄的几张,悬挂着的精致毛笔,也早已干枯,显得板硬。

此时的大厅外面议事厅内,赵德信和他的两个下属正席地而坐,似乎在商议着什么重要事情。

“本月的东西都顺利交给他们了吗?”议事厅最前方,坐在小矮桌旁的赵德信低声说道。

“大人放心,一切都办妥了。”下方一侧,一个身材圆滚滚的属下轻声回答,他满脸笑意,显得极为开心般。

“嗯,那就好。”赵德信放心的说道,“放心,属于你们的那一份不会跑,明天过来拿。”

话音刚落,下方二人连忙开口道谢:“多谢大人。”

这时,那位较瘦体型的属下像是想起了什么,开口提醒道:“大人,不知对于新太子颁布的诏令您怎么看?要知道就在前几日都还有先太子和齐王的人逃到咱们贝州。”

“嗯,这件事情我想过了,咱们先派人将李志安和李思行抓起来,之后再押送长安。”赵德信道。

听到此话,一旁那肥胖下属疑惑开口道:“大人,太子的诏书上不是写的说要天下和解,将先太子和齐王的党羽都无罪赦免吗?您这样做。。。。。。是否有些不妥。”

赵德信则是一脸高深莫测的说道:“你们懂什么,这诏书是明面上的,是写给天下人看的;而那暗中的意思,则是要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自己把握了。”

此话一出,下方两位下属皆是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连忙对着赵德信行了一礼,恭敬的齐齐开口:“大人英明。”

长安。

楚郡王府内,王权宁今天早早就起了床,收拾着东西准备出了。

他并不打算跟随魏征一起出,而是准备走水路提前几天动身,也刚好能领略下那沿途的优美风光。

“吴伯,照看好府邸,我先走了。”王权宁一袭青衣,带上盘缠,背上那柄黑布缠绕紧实的青钢剑,便从王府侧门出了。

这等打扮就犹如那侠客般,显得极为潇洒、放荡不羁。

长安城外,早有一匹骏马在此等候,王权宁翻身一跃上马,转眼间便逐渐消失在前方道路之上。

从长安城外向东并没有走太远,王权宁便是降低了马匹飞奔的度,只见此时他的前方出现一条水流平缓的大河,河岸边是一个巨大的码头,专门用来装货卸货使用的。

放眼望去,河中央大大小小的船只不断行驶着,从这里,众多的商品货物被运进、运出长安城,俨然已成为了长安城的一个重要交通方式。

在岸边,人流熙熙攘攘,穿着奇异服饰的商人、披着素白麻衣的百姓都是不断忙碌着,不过他们的嘴角却是露出点点笑容,显然有着什么事让他们心情愉悦。

不过想想,也无非就是商人这一趟挣了多少钱,工人的工钱终于涨了这些事。

在码头旁,除了这些外,还有着一队队身穿特殊官服、腰别锋利大刀的官兵在四处巡逻,维持着码头上的秩序。

也正是因为有这一群人在,这里的一切才能如此井井有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此处的一切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待王权宁走到码头边,便直接上了一艘体积较大的货船,这是他安排人提前就准备好的,当然,货船的老板并不知道王权宁的真实身份。

至于马匹,也提前就安排好了人代为保管,这便是有钱又有权的便利之处。

不一会,随着一声响动,王权宁只感觉到身体略微向右侧踉跄了一下,整个货船缓缓启动,顺着水流驶向远方。

这是王权宁第一次坐船,除了最开始有点轻微的不适之外,其他的就只剩下新鲜感了。

一颗脑袋不断四处张望着,企图将沿途的好风景一遍给看完,边看嘴中还不时的出几道奇怪的声音。

一旁船老板忍不住去听,像是在称赞,待仔细听,又觉得不像,因为王权宁出的声音较有规律,似乎就像是在作诗。

但要说作诗船老板也觉得这度太快了,一路上王权宁只要是碰上一处好风景嘴中便是嘀咕几声。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