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7章 饥民(第1页)

当日,张凤翼便派遣了一名兵部员外郎与几名小吏,随同王承恩手下的两名小太监,日夜兼程的赶往延绥镇。

而对于这份捷报的上报,竟然惊动了崇祯皇帝,刘博源是压根就没有想到的。

就算他能猜测的到,也没有那个心思去理会。此时的他,正有着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

自今年的五月起,6续有一股股的饥民从绥德、米脂等地流入到榆林卫,聚集在了榆林城附近,乞求活命的希望。

刚一开始,城内的官老爷们偶尔还会大善心的设立粥厂赈济。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饥民涌入,设立的粥厂已是满足不了饥民的供应,被饿死的饥民也增多起来。

巡抚陈奇瑜也曾出面邀请城内的巨贾商户,呼吁他们广仁义,施粥布善,但响应者却寥寥无几,且还有众多的不良商户,趁此时机抬高米价,赚取暴利。

对此,陈奇瑜也是无可奈何,只得望着死难的饥民增多。

。。。。。。。。

不知从何时起,逃荒的饥民中消息传出,只要来到威武堡,便有活命的希望。因此,每日来到威武堡投靠的饥民越来越多,而刘博源也全都收留了下来。

崇祯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一股千人之多的饥民突然来到威武堡,惊动了千户官署内的刘博源。

大惊之下,刘博源领着堡内的一众大小官员,来到了堡外。

众饥民见到刘博源等人从堡内出来,都慌忙地后退几步,用畏惧的眼神望着刘博源等人。

刘博源扫视了一遍众饥民,见他们大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身形瘦弱的犹如一根麻杆,而且听着饥民们的私下窃语,口音似乎还很相似,应该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

刘博源来到众饥民面前,对着这些饥民问道:“你们都是哪里人氏,从何处逃荒而来?”

一个学究打扮的老者从饥民中走出,对着刘博源作辑道:“回这位大人,老朽等人都是绥德州人氏,只因州内遭了流贼,且又今年田地干旱,颗粒无收,只得背井离乡,逃荒出来。”

“传言威武堡千户大人仁义,收留饥民,给予生计,故而前来投靠,望这位大人能收留老朽我等!”

说着,那老者对着刘博源深深地做了一个辑。

身后的饥民也连忙跟着叩哀求道:“求大人收留我等!”

刘博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关切道:“本官就是威武堡千户,既然都是我大明百姓,本官自当不会坐视不理。”

老者听后大喜,忙谢道:“大人仁义,多谢大人收留我等!”

“多谢大人收留我等!”众饥民也连忙磕头谢道。

刘博源摆了摆手,脸色严肃地道:“本官既然收留你们,那你们就得遵守威武堡的规矩,而且你们还都要加入军户,可听明白了吗?”

听到要加入军户,当中有一些是民户的饥民面露犹豫之色。

他们可是深知,只要一入军户,那世世代代都是军户了,永远脱离不了军籍。

“你们想清楚了,只要加入我威武堡,便有活命的机会,而且你们还可以分得田地租种,田税只征收亩产的二成!”刘博源大声道。

“你们可愿意否?”

“什么,有田地租种?还只征收二成的田税?”

“这不是骗人的吧?”

“不可能的,我们有什么值得这位大人欺骗!”

“说的倒也是,我们都是逃荒之人,哪有什么值得欺骗的。”

“那可真是太好了!还是这位大人仁义啊!”

众饥民议论纷纷,脸上满是欢喜的神色。

那老者也是满脸喜色,对着刘博源作揖道:“一切听凭大人安排!”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