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章 创办工农兵大学(第2页)

工农兵大学与现代大学配置相仿,教室、宿舍、食堂和运动场地一应俱全。建在皇城内,距离皇宫不远。

赵构把三千人分成了3o个班,依次排序,其中一班的学生考试成绩都是满分。

一个人教三千人,在这个没有扩音器和大礼堂的时代无法实现。所以赵构只在一班上课,每天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各两节课,上完后再让一班的学生去给其他班讲课。

偶尔也会去其他班级旁听和指导,从中选出具有教学资质的学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

一开始还有学生表示反对,认为大家都是考试进来的学生,凭什么有些人就能当老师。

赵构也能理解这种心情,但是不想做过多解释,懒得跟他们扯皮,只是让太监到各班传一道圣旨,圣旨内容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在唐以后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必读篇目,他们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也不敢触犯龙颜,不再抱怨,接受了这一方案。

授课内容有专人在旁边记录成册作为初版教材,里面包含理论知识、例题和具体应用方法等。

这样一来,赵构就能以一己之力同时教授三千人学习现代科学知识,而且还省下了编写教材的功夫。

作为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赵构虽然理科知识储备丰富,但有些部分却只记得结论而不清楚过程。在讲课过程中遇到这部分内容时,就标注出来,让学生下去推导。

这些学生也是真聪明,很多时候,不到半个时辰功夫就兴高采烈地拿着写满推导过程的草稿纸呈到赵构面前。

赵构倒没有忌贤妒才之心,只感到万分欣慰,大宋展科技指日可待,未来可期啊!三千人会成为大宋展科技的种子,待到他们学成之后,科学会在大宋的土地上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假以时日,干活儿的人才,不对,搞建设的人才就源源不断了。到那时,也就是大宋科技腾飞之时。

赵构创办工农兵大学,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三千学生每天的吃穿用度和实训损耗堪比养五万大军。

内阁和户部的大臣们内心虽然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是他们也都大力支持赵构的想法,对赵构的命令和钱款要求从不推诿扯皮。

在李纲等人的眼里,赵构跟所有的皇帝都不一样,他心里始终装着天下苍生。

先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稳住了大宋的百年基业。

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他愿意开源节流把钱粮赏赐给士兵。

为了让天下人能吃饱饭,不惜花重金派人漂洋过海赴几万里之外找回高产农作物。

他不好色、不嗜杀、不专权、不享乐。

后宫妃子不过数人,犯死罪的人也只流放到夏威夷,知人善任还舍得放权,每天都致力于明创造。

而且,这位皇帝陛下生而知之,仿佛有千里眼能看到万里之外从未有人踏足过的世界,能制造出威力强大的火炮,还能教授闻所未闻、高深莫测的学问。

这样一位皇帝,仿佛是上天派来拯救万民的,他不是凡人,更像是一位神明。

现在,皇帝陛下要办大学,搞科学,大臣们也不清楚那是什么东西。但既然陛下说科学有用,那就要大力支持。

比起其他穿越者,赵构很幸运。

这套领导班子都是自己亲自带出来的,所有大臣都由自己任命提拔,君臣一心,劲儿往一处使。

有君如此,有臣如此,大宋之兴指日可待也!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