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2章 虚静求动(第2页)

观主道:“去吧,先到正殿念几篇经文,老把功课落下,可不行。”

“是,师兄。你先练着,我帮你准备斋茶去。”

净隐道长迈开步子,朝大殿走去。

不过一回儿,殿内诵经声传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观主听过,静了下来,望着天上的月亮,感慨道:

“是啊!遵循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射箭吗?

弓弦拉高了,就将它压低一些;拉低了,就将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将它放松一些;劲力不足,就给它补充一些。这是自然的规律,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现实社会的法则呢?却不是这般,总是背道而驰。强者为尊,尽一切能力减少不足的,奉献给有余的。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给不足的呢?惟有有道的人才愿意去做到。

希望蒋道功双眼明亮,内心清澈,没有看走眼。

愿这孩子是个有道的能人,像圣人那般,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伸出双手,处处是好;睁开双眼,却不见好处何在。”

言语落,观主吸气收功,朝着三清宫的宫门走去,今晚还有功课没修呢!

。。。。。。

三清山脚下,由西往东的山道上,总有两三个年轻的道士在茶棚下安坐,从日出到日落,打量着过往的行人,见到年轻男子就过问一声:“施主,你姓白吗?”

客气的摇摇头,答一句“不是”,不客气的干脆回上一句:“你才姓白呢,神经病!”

道士们坐等一天又一天,不见白玉天身影,心儿有些不耐烦,就连杯中茶水都焦躁不安。

净隐道长见师侄们身倦气馁,生怕他们偷懒犯困,想到了亲自出马。

一大早用完斋饭,便带着两个弟子下得山来,安安心心坐等在茶棚下,有意无意地朝西边张望,打量着过往的行人。

耐心随着太阳一起从东往西行走,慢慢懈怠下来。

一弟子感觉肚子有些饿了,看看天空,现太阳走过了顶点,正在往西迈进,不免有些意冷气凉,放下茶杯,道:“师傅,都等了四天了,还不见其人影,那姓白的施主莫不是走错路了!从龙虎山到这儿,就那么点路程,就算是蜗牛,按道理也该到了啊!”

净隐道长放下茶杯,答道:“从龙虎山那边去衢州,若想不耽误脚程,这儿算必经之路。宽心些,再等等。”

另一小道士见净隐道长没有离开的意思,微笑道:“师傅,要不叫点吃的,徒弟的肚子不争气,有些不听话了。”

净隐道长笑了笑,道:“叫吧,等会儿那白少侠来了,让他付茶水钱。”

小道士一听,高兴地对店家喊话道:“大叔,给我们来两盘点心,垫垫肚子。”

言语落,店家端来点心,两小道士刚吃上一块,从西边飞奔而来一道士,脸色极为欢愉,对着茶棚就是一声:“师傅,来了!四匹高头大马,两男两女。”

净隐道长起得身来,将徒弟迎接住,微笑道:“阿来,你怎么如此肯定?”

小道士阿来喝过一杯茶水,吃下一块点心,笑答道:“师傅,男子腰挎宝剑,神采飞扬,女子叫着男子‘白大哥’、‘卓大哥’。”

净隐道长高兴道:“放箭,通知你师伯。”

一道童将手中的点心塞入嘴中,拿出一支信号箭,对着天空一放。

响箭飞上高空,彩光明亮十里,响声传散开来。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