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3章 帝王心性(第2页)

当然,明初画像虽然也比较追求写实,但终究不如后世的素描,没办法活灵活现的展露出来。

“以后我要是留个画像,肯定得留个素描,就是我不会画画,这有点难办……”

望着朱标的画像,朱高煦突奇想的想要留下一幅写实的画像。

奈何他这人,自小就没有什么绘画天赋,能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除了打游戏敲键盘,恐怕就是大学时期学的那一手古筝、琵琶了。

只不过……

朱高煦低头看了看自己这十五岁就五尺六寸的身高,脑海中不由想到自己成年后弹琵琶的模样。

一个身高很有可能一米九到两米的壮汉拿着一把琵琶……这是什么东方持国天王。

摇晃着脑袋,朱高煦把这画面驱赶出脑中,将注意力重新投到了朱元璋这对爷孙身上。

二人在明楼内烧香祭祀,双手合十站了一会儿后,便由朱元璋的转身结束了一切。

按照前面的流程,接下来朱元璋应该要去地宫看看朱标,毕竟眼下太子妃吕氏还未薨逝,地宫应该还没有合上。

“走吧……”

和朱高煦预料的一样,朱元璋出殿后便招呼着他前往地宫,朱允炆也紧接着跟上。

朱高煦见状跟在两人身后一步的距离,耳边也响起了朱允炆对今日早朝的总结。

“爷爷,今日早朝无甚大事,只不过山西布政司上奏,去岁迁往甘肃的百姓,今岁逃亡回山西者已不下三万。”

朱允炆的这番话一经说出,朱元璋便停下了脚步,朱高煦也是心里一惊。

甘肃的人口如何,他早就已经通过傅友德和冯胜知道了,即便在朱元璋花费大力气,持续移民十余年的情况下,甘肃人口也不过十余万余户,八十万余口。

不过其中有近五十万都是被俘后安置在河西的蒙古人、番人和色目人,汉人占比不到当地四成。

这样的人口基数下,一年逃回三万余汉人,如何不让人惊讶。

当然,更让朱高煦心情沉重的,还是百姓对待移民的态度。

大明对于汉人迁移河西的政策已经很不错了,但即便如此还是留不下百姓。

朱高煦记得他之前处理政务时看过去年甘肃等镇接收的百姓数量,好像是七万人左右。

如今不过七月,去年的七万移民已经逃回三万,留存率不足六成。

按照这个度,恐怕到年末时,最后能留下的移民应该不足三万。

要知道,逃走的那些人,也是朝廷花了粮食才保障他们迁移到甘肃的,而如今他们逃走,朝廷的支出就打了水漂,数万乃至十数万粮食成了无用功。

想到这里,朱高煦看了一眼朱元璋,想从他脸上看出一点属于人的心情。

只是令他失望了,朱元璋似乎早有预料,他平静的转过头来看了一眼朱允炆和朱高煦,而后交代道:

“逃回去的让地方衙门以逃兵身份,送往山西都司处理,令山西都司将他们流放甘、肃等州。”

“是!”朱允炆作揖回礼,朱元璋也在说完后转头继续赶路。

留下的,只有因为朱元璋这番话而语塞的朱高煦。

在这一刻,朱元璋为朱高煦展现了一个合格帝王的心态。

他并不受逃回百姓的悲喜影响,甚至想尽了办法让他们去河西。

如果不想以百姓的身份过去,那就以犯人的身份过去。

总之,不管以什么身份,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去河西之地为大明朝戍边,为甘肃等镇的明军种地缴税。

他们可以逃,但不管怎么逃,只要他们还活着,他们就会被送回河西,这就是他们的命……

了解了朱元璋的想法,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气,随后朝着他们的背影追了上去。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