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四章 海边小村(第2页)

  “那就坠马髻吧,这是前朝女子特别喜爱的髻,去年京城也有许多女子梳此髻,只不过形似而神不似,东施效颦而已。”

  “那妾是东施?”

  “她们哪能和你比呢?”商瑞小心地把头拢起,在头顶右侧挽成一个结。只是似乎淑馨的头并不那么听话,总是从他的手缝里漏出一缕。等他好不容易将头梳拢在一起,挽成结的时候,下面的头早已经松松垮垮要掉下来的样子了。

  “怎么回事呢?你头太滑了,都挽不住。”商瑞在后面自言自语。

  “要不就梳条辫子吧。”淑馨建议道。与其让头在他手里受罪,还不如就一条辫子呢。

  “哎呀,对啊,你梳辫子好看。”

  淑馨黑线。

  “哎,刚才说的大哥的信呢?”

  “你看忙着梳头都忘了。”商瑞放下梳子,从袖袋里抽出一封书信,递给前面的淑馨。

  原来大哥顺着浏江到了另外一条大江里,当地的人将此江成为凌江,进入凌江不过一千米就到了入海口,入海口的地方,中间由河水里的泥沙淤积了一个小小的一片土地,上面寸草不生,只有过往的渔船在此休息。河水在两侧入海。白靖宇第一次见到辽阔的大海,一望无际,浩渺延至天边,波澜壮阔的蓝色海洋,不仅给他,也给船上所有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他们就在河流和海洋交汇的南岸,现了一个渔村,村子北边是凌江和海洋的交汇地——入海口,东边是大海,世代靠捕鱼为生,白靖宇他们下得船来,村里的人几乎全都出动了,几百年没外乡人来的渔村,突然停靠了三艘这么壮大的船队,太让他们惊奇了。

  白靖宇试着和他们交流,只是语言不通,只得用手及身体,表达自己善意的意思。

  带领他们的是一个头花白的老人,目测约莫有七十来岁了,白靖宇让人搬下两批丝绸,并一箱茶叶。有些大胆的渔民凑上来,摸一摸,似乎摸得是珍珠宝物。一人走回到老人身边嘀咕了两句,白靖宇做出要送给他们的手势,老人沉默一下,才吩咐人收下。

  就这样,白靖宇得到了去老人家的邀请。

  老人家在6地上的房子,不过是用了几根木头及混着不知名的草泥搭建的三间屋子,屋顶上也是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草,后来才知道这种草是一种海带草,这种房子他们叫海草房。没有院子,村里也是零零散散的盖着几栋房子,原来他们有些人家在6地上并没有房子,衣食住行就在船上,船才是他们的家。

  淡水是他们珍贵的资源,拿出一壶淡水来招待白靖宇他们一行人,已经算是最高的礼遇了。盛水的碗是一个粗陶瓷的,环顾屋内四周,摆放的也是粗陶,白靖宇吩咐身边的小厮去船上拿下一套白瓷碗、白瓷茶壶过来。当着老人及全村的面,沏了一壶热热的茶水。

  茶快喝完的时候,进来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先向老人行了个礼,后才向白靖宇抱拳行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礼,白靖宇自然起身回礼。原来这个男子叫仁,去过内6,到时懂得几句官话,老人是村里的村长,叫贤,今年是近六十岁了。这让白靖宇回头看了看老人,可能是常在海边吹海风的关系吧,显得比内6的人苍老很多。

  通过仁,他们了解到村里有五十多户,几乎天天出海,他们靠鱼去沿河去附件换些菜及生活用品。

  白靖宇想多了解一下,也想着在此建立一家铺子在这,就在渔村住下了,有紧赶着给家里及淑馨写信。

  淑馨想着那个渔村到是不错的落脚地,何况有这么多的渔民,相信对海了解的更多。

  “好了!”商瑞终于把淑馨的头输好了,松松垮垮的一个大辫子。商瑞还想着别支簪子,看来看溜溜的辫子,就只扎了一圈红头绳。

  “挺好看的呀,想不到爷的手艺真不错。”淑馨违心恭维,不过这确实像是未出嫁的姑娘,让她想起在白家的那段日子。

  “是吧?呵呵,爷当然行了。”没想到这人还自夸起来。“看了信了?”

  “嗯,哥哥真不错,竟然还能不通语言的人打交道。”

  “是啊,是不错。可是谁想到天下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小村落。”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总有些角角落落不曾照顾到。”

  “唉,真是!”

  淑馨也不知道商瑞想到哪里了,她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许是觉得景国这么富强,不应该有这么落后的村落吧。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