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9章 遇着同行(第2页)

这也是他们宁肯多花些钱也要住在挂牌子的正经旅馆的原因,安全保障系数更高一些。

大刘师傅是旅馆老板的朋友,他做中间人自然是再好不过,加上先前已经做成了一笔买卖,对他倒是相当的有好感。

再一听说,卖家就是之前那个小姑娘,那就越的放了心。

赵文多通知完大刘师傅,随即就返回村里。吴大奎利用这段时间整理好了皮子,自行车驼着两人一起到了镇子上。

两个关外客商先一步等在了桥头,只等着车人一到,彼此稍做了些寒暄,拉开袋子就开始验货。

村里收上来的皮子大多数都只是经过简单的风吹晾干,细节处比较粗糙,不似经过精心炮制的皮子油光水滑。不过胜在天然,没有做假的成份。

好的毛色那就是好的,一眼就能看到底,不需要定睛仔细一寸一寸的逐一进行分辨。

这样一来度就要快上许多,两袋子皮子倒在地上,从头码到尾也只用了十分钟,快的都有点儿不可思议了。

分捡的过程里就直接进行了划等,按照种类级别分别堆放。数量出来了,钱也就跟着计算完毕。

小一百张的皮子里,兔皮占了一半儿,剩下的里头灰鼠皮又占了三成,其它的就是狍子皮、鹿皮、狐狸皮、大嘴子皮,这类大张皮子。

两方都已经打过一次交道,算是熟客了,这价格方面自然是好说好商量,最终的成交价是七百二十元。

“等一等,我这里还有三张,你们瞅瞅,看能给个什么价钱?”在对方付钱的时候,吴大奎按着和赵文多商定好的那样,把那三张皮子拿了出来。

赵文多作势皱眉的拦道:“不是说好这三张不卖的吗,怎么还拿出来了呢?”

话音落地,那皮子也跟着亮了出来。

两外地客商随之就眼睛一亮,其中一个上手就扯了过来:“怎么不卖呢,这么好的皮子,窝在手里那多可惜呀。”

“不说那么些了,直接开个价吧。”另一人爱不释手的直撸索毛,这三个一水的溜光水滑,可以看出来活着的时候也是膘肥体壮之辈。

三条皮子里两条较长,一条稍小些,并排放着倒像是一家三口,齐刷刷的躺板板。

上一次就给出了预购价位,自然是不能再说少了。

不过,这仨皮色确实是不错。

当即两个人里头说算的那一个人伸出了手,捏起了拇指、食指、中指,道:“这个数是两条大的,小的那个还是之前给你的报价。”

也就是大的一个七十,小的六十,加起来正好整二百。

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涨了十块钱,也正印合了赵文多之前的预测,皮子行势在稳步的上升过程中,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

毫无疑问,这是个极其好的消息。往后半个月内,都不用愁销路了,可以加大力度收购了。

半是推拒的两句话,多换了二十块钱,还得到了想要的信息,这三条皮子实在是卖的太值了。

再算一算,前后这整批的皮子加起来,共计得了九百二十块,扣除成本二百一十元,净赚七百一十块钱。

回去的路上,赵文多就拿出了一半儿的钱递给吴大奎,说好的合伙做生意,得了钱自然是对半儿分。

吴大奎都要高兴疯了,不到一天半的时间就赚了三百多块,简直想都想不到的好事儿,怎么就落他脑袋上了呢,呵呵——

赵文多不忘提醒他:“这个钱暂时不能都花,还要拿它当本钱,继续收皮子用。”

两家都不是那么富裕,手里头没几个余钱,这得的第一笔钱还要再做本金,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集越多。

“好,我明白。”吴大奎点点头。兴奋归兴奋,脑子还是清楚的,小本生意,做的就是个长久。有了这些钱,再不用像今天这样苦于本金不足,耽误收购的度。

两人一大一小,年纪相差的大,可是这赚钱的心思却相差无几。既然分得了钱,越有了动力,只回村歇了片刻,就又拾整一番,再次开始了皮子收购之行。

或许是市场冷寂了这十数年,一旦放开人们的热情普通高涨,积极加入到互市的行列大军中,都想着参于一把。接连几天的收购

都是相当的顺利,直到又一个集市到来。

镇子下属的十几个村子,每个星期一次大集都会聚集不少的人。买的多卖的多,人群密集消息也传的快。

皮子起了行势,远不是从前的半分一毛,成倍的翻涨。流通的市集,很快就将这个讯息传向了各个村子。

两人的收购也相继遇到了阻碍,继他们之后,村子里开始接二连三的出现二道、三道贩子,打着同样的旗号,收购各类皮子。

第一拨碰头的时候,两人组已经收到了第八个村子。他们的行进路线是由远及近,最远的几个村子已经都收购过了,这一次是距离稍近些的七岔村。

两人按着习惯早上卖过皮子才从家里出,由于路不是很远,到村子的时间比之前的几个都要提前。不到十点钟,两人就已经进到村里,铜锣都开始敲上了。

这是吴大奎想的招式,以前走街串巷的货郎手里都会摇个拨浪鼓,弄出声响以吸引生意,等形成了固有影响,听见动静就知道是卖货的来了。

敲铜锣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声音要更响亮,也更引人注意。只是由卖变成了收,代表着来给‘送钱’了,可是比货郎要招招人待见。

凭着之前村子的经验,铜锣一响,不消片刻就好有人聚集回家去拿皮子了。就算手里没啥东西,出来问上一嘴,打听打听也是寻常事。

只是,这一次却明显有所不同。

路过的几个村民,看着两人一路敲着锣,隔着几米远闻听是来收皮子的,并没有围拢过来问询价钱,而是三三两两站在一处,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

起初还只当是这个村子的人比较腼腆型,对陌生人防备心理比较重,轻易不跟村外人搭话,可很快就知道是自己想错了。

一个村子通常都有个中心,平日里村民们聚集的地方。村里有个大事小情的,也是这里最先得到消息,一些公式告栏也设在此处。

外面的人来到村子里,只要看见那小块儿墙上刷的黑漆,不管上头写了数字还是文字,基本就可以判定,这就是村子里人最常聚堆儿的所在。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