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六章 优势在我(第2页)

而两王都已经开口,下面的四大总兵自然是一片应和,得了众人的一致支持之后,尚可喜又接着说道:

“既然诸位都无异议,那咱们就来说说最重要的——如何守!”

尚可喜环视一圈,目光犀利,他其实早就在这几日想好了应对郑成功和李定国的对策,也没想着要征求这些人的意见,如今这样的情况正合他的意。

“本王这几日已经大致理清楚了,若是单单守住广州城,李定国和郑成功短时间内根本不足为惧,他们如今已然是强弩之末。”

尚可喜一开始便定下了分析的基调,包括耿继茂在内的两藩主将闻言,纷纷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本王在肇庆的时候,和李定国交手数次,他的兵马固然不好对付,但也没强到打不过的地步。而且据本藩的观察,李定国的后勤有着很大的问题,骑兵不多,火器也不足,至于战象,那没有什么难解决的,用火攻便成。

从几次城下交锋来看,李定国的精锐和咱们之前探查到的差不多,大致是两到三万,如今还要分散一批到各州县,又要防范韶州,能集中来攻城的,绝对不到两万。而郑成功实力有限,最终能集中的精锐兵马,恐怕只有七八千。

郑成功部明军虽然有火炮和水师助战,但仅凭他们的这点兵马,想要攻下咱们重兵把守的广州城,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要攻广州,主力其实还得是李定国。

但无论是李定国,还是郑成功,所占之地都不谈不上富饶兴盛,这就决定了他们无法持续作战太长时间,围攻广州城也必然是如此。

所以说,只要咱们自己不乱了分寸,稳住军心人心,根本用不着什么策略,死守便是。此战的优势,其实还是在咱们这边。”

“广州固然没问题,但若是李定国和郑成功联军,便能重兵直指韶州和南雄,咱们到时候是救,还是不救?”连得成皱眉问道,他认为李定国和郑成功不一定直接攻打广州城,更大的可能还是剪除周边枝叶,然后长期围困。

“现在韶州和南雄只有刘伯禄的两千赣州兵和当地的绿营驻军,且不说南雄,便是韶州失陷,广州就是一座死城了。”耿继茂也担心道。

这是死守广州城可行与否的关键,屋内诸将自然十分担心那里的兵力不足,但广州城也需要重兵把守,他们都十分期待尚可喜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策略,确保万无一失。

毕竟,若是广东全域尽失,他们的富贵兵权,也极有可能就此丧失,甚至还会落得孔有德一样的下场。李定国两蹶名王的政治影响实在太大了,尚可喜不怕,不代表其他人不怕。

尚可喜自然明白这两人的小心思,不过这正合了他的意。只见尚可喜点了点头道:“靖南王说得没说,韶州,南雄二府目前的兵力还是不足的,若是李定国和郑成功兴兵去犯,局势必然危急,所以咱们还需要得力的人去驻守。”

耿继茂听到了想听的话,心中一阵激动,他知道尚可喜猜到了他的心思,这些话能从对方嘴里说出来,事情便基本上是成了。

“王爷,还请给末将戴罪立功的机会,末将必将死守韶州,绝对不让李定国那厮的诡计得逞。”连得成赶紧道。

尚可喜看了一眼耿继茂,明白了一切,随即点了点头,道:“连总兵,韶州事关重大,单单你一人势单力薄,此事还不成。靖南王,这韶州恐怕还得你来把守。不过,广州城的局势也不容乐观,你得留下一些兵马协助本王才可!”

耿继茂稍稍一顿,但旋即又同意了:“平南王放心,本王绝对不让李定国踏进韶州城半步。”

尚可喜要名声和兵马,他需要向清廷表态,也有十足的把握能守得住广州城。而耿继茂如今还处于郑成功的阴影之下,他要活路,广州局势万一失控,他在韶州还能逃得了,为此舍了一部分兵马也能接受。

不过,尚可喜又岂会白白给他人做嫁衣?只要由他守住广州城,尚家的前途就无可限量,定南,靖王二藩的残兵今后都得对他唯命是从,两广也将被他实际控制,他在清廷中的地位甚至能压吴三桂一头。

广东的局势展偏离了原本的历史轨迹之后,整个广西,福建,甚至是湖南,江西的局势,也不可避免的生了改变。

桂林方面,线国安磨磨蹭蹭之下,最终还是只得派出马雄领兵三千进攻柳州,而他自己则是领着两千兵马佯攻平乐,留下了全节驻守桂林府城,以免后路有失。

不过,出兵是出兵了,最终打得怎么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线国安可不想把李定国招惹到自己这边来,老领导孔有德死在了对方手下,尚可喜又被李定国打跑了,便是满清的宗室亲王,堂堂十几万大军南下,也死于非命,这就是个大杀星!

线国安知道自己只要守住了桂林,那便是无过,谁也拿他没办法。因此,除非确定李定国被缠在了广州脱不开身,不然他都不会动真格,顶多就是在桂林府周边绕一圈,虚张声势一番,然后就撤回桂林城中。

毕竟,屯齐如今还在湖南防范孙可望,双方因为武冈州的争夺,几万大军差点又打起来了,说好的满洲援兵也没有来,线国安又如何会当这个出头鸟?

而且,他也挺会结合局势来事的,频频谎报军情向屯齐告急,说侦察到了孙可望的大军要从武冈州南下和李定国会合,合力进攻广东,要求清廷派兵支援,否则桂林极有可能得而复失。

这个时候,孙可望的数万大军还部署在湘西,屯齐的兵力也十分吃紧,而且大军连续作战数月,根本不可能支援桂林,自然是只能勉励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死守坚城。

线国安本来就是为了让清廷不敢调动他,如今达到了目的,当然也就消停了许多,但那一片“赤胆忠心”又不由得他在如此危局之下置身度外。为了显示自己的良苦用心,他还多次上书提了一些诸如增兵筑堡等完全正确,但目前而言没有一点实际操作性的建议。

而漳州方面,陈泰的度要比郑成功预计的快很多,清兵并没有直接进攻“石井-连河”防线,而是选择了从同安东北部的低矮山谷进军,虽然也因为地势原因,行进依旧受限,但清军凭借着骑兵优势,在主力大军还没抵达之前,就对长泰,同安等地展开了破坏行动。

郑军虽然在这两地有了部署,但因为缺乏骑兵,很难对付得了清军的袭扰,而且洪旭,黄廷等人也担心贸然出击,中了清军的埋伏,会导致军心人心动摇,因此十分谨慎,除非清军深入漳南,否则只是派出了哨骑进行象征性的阻挡。

至于这两地的田地山林,郑军自然是早就已经完成了收割和砍伐,清军除了第一次试探性的破坏行动,皆是毫无战果。两地百姓也早已经迁移到城中协助防守,有了前一年征粮的收获,明郑如今的粮草供应暂时不成问题。

陈泰折腾了一圈,最终现只是在白费力气,而且骑兵一过长泰,就会被原本一直龟缩城中的郑军层层堵截,再加上九龙江的阻隔,根本就是寸步难行。除非江南援兵抵达,能对同安,长泰等地动大的攻势,否则只能是白白折损粮草兵马而已。

不过,陈泰还是下了决心要趁着郑成功的精锐尚在广东,一时半会撤不回来的时候,进攻漳南,夺下一两座城池,以将功补过,他觉得他如今还是占有优势的。他现在等待的,只是江南和浙江两地抽调来的援军。

要知道,陈泰并非庸才,甚至可称当前满清朝中一掌可数的文武全能大臣,他收到了军报,得知郑成功在惠州击败了耿继茂大军,但是并没有直接进军广州之后,便已经基本上看清楚了广东的局势,更明白郑成功已然成为大患,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不能让郑军得到喘息的机会。

因此,无论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陈泰都必须打一打同安,长泰诸城。否则将来整个福建的局势都将难以控制,而福建危急,浙江,江南便难独善,大清的财政便要出问题。

于是乎,蓝拜麾下的骑兵依旧在同安,高浦所,长泰等地不停袭扰,一方面是为了威慑郑军,为援军抵达之后的大战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陈泰要以此邀功,向朝廷证明他是有能力的。他必须要堵住朝中某些人的嘴,否则极有可能保不住当前总理一省的权势。

原本,陈泰还想要上书请求顺治从江西调一些精锐绿营来支援,但比尚可喜慢了一步,江西的精锐之前被屯齐调了一部分,然后又被尚可喜调了前后数千守韶州,南雄,如今已然是无兵可派。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