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0页(第1页)

  要学会物尽其用。

  贺君认为自己向关正阳学习到了一个很好的综艺拍摄小技巧。当一个人的时候,只要他对着镜头不尴尬,尴尬的就不会是他!

  最多就是镜头外看这一幕的拍摄人员以及未来的观众。

  这场快乐的拖拉机劳作,终还是在傍晚时分结束。

  贺君将拖拉机归还后,揣着自己的包去隔壁过两个月才收的水稻田取材。依旧是量尺寸,合格的剪一段下来放入信封里。大约要个二十来份。

  材料收集好,贺君忙完了一天的工作,顶着帽子仰望稻田天边的太阳。

  距离日落大概还有一个多小时。现下的世界,整个都橙红色的,橙红里透着一点粉,粉外又是蔓延开的蓝。天空打翻了颜料盘,连稻田都像是油画里才存在的那样。

  贺君拢了拢自己的包,内心触动:“果然以后偶像不做了,可以考虑辞职务农啊。”

  以后的种田,肯定比他现在感受的更加轻松。

  未来职业规划有了。

  第24章我看看他多能哭

  北方和南方最大的差异之一在于干。

  这种干只有真正处于异地的时候,才会有极主观的感知:难怪北方种植水稻有困难,确实是很差水的地区,需要种耐干旱的品种。

  贺君和童文乐两人一天三瓶水完全不够,照样觉得很干。要知道三瓶水等于1。5升,再加上吃饭时的汤汤水水,完全能达到人体正常排出水量。

  今天贺君不用出门,待在实验室里记录数据,轻微叹气:“我像是一条脱水的美人鱼。”

  高毅然正在拿镊子夹水稻种,听到这话笑到手抖,水稻种重掉回培养皿。

  “说实话,我觉得接下去要么我水中毒,要么我干裂在实验室。”贺君很想要一瓶喷雾,给他脸上来两下。

  全身上下都干。

  高毅然也不太习惯这种干度,只是他来过北方,又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觉得还行。

  另外一个本地研究员听贺君说话,顺势说起了南北差异:“我们这边是干。南方对我们北方人来说就太湿了。呼吸都是水汽。睡觉被子都潮的。我老师当初去南方,一天到晚觉得他关节炎犯了。”

  习惯了干的北方人很难习惯南方的湿,习惯南方湿润的人很难习惯北方的干。

  除了干度和湿度之类环境问题,南北方还有更多的差异性。

  “水稻种起来在北方和南方完全不一样。很多只种一季,单季产量比南方会高一些。我们这边昼夜温差大,北方水稻品质会比南方好一点。”

  远离大海靠近内6的地区昼夜温差大到有“围着火炉吃西瓜”这种话。这种温差会让粮食水果作物储存大量糖分。

  研究人员这么说着:“高产的水稻想要高质有困难,高质的水稻想要高产也有困难。两者兼容的,难。我们省水稻也就是千禧年后产量高起来,这两年才做到全国数一数二。”

  细究起来,南北的土质不一样,会碰到的虫害病菌不一样,需要的农药和肥料都不同。这么多差异折腾下来,最终产量如何真就要因地制宜。

  再好的粮食也要看种植的各种环境。

  各地为了能够高产高品质,在基因探究和杂交道路上越走越远,种植的水稻差异度也越来越大。

  “你知道积温带么?温度高于1o摄氏度,平均气温总和起来,就是划分积温带的依据。不同温度下水稻品种种植就有差异。”

  说起这个,话题可唠的多了去。

  这位研究员平日没什么机会讲这点基础的东西。周围人对水稻的了解度根本不会比他少。现在有拍综艺的人过来,顿时给了他挥空间。

  “哎呀,说起这个北方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的点,可真是多了去。研究所也会特意招收专门研究北方水稻的。”

  话题一旦开启,根本刹不住车。实验室的话题更是能从一个无缝衔接到下一个,仿佛听书现场。

  贺君完全没想到这研究员那么能说,说得他都替对方觉得口渴,又多喝了半瓶水。

  半天下来,他不仅是脱水来到6地的美人鱼,更是当场成了水桶。

  当北方实验室里的内容被无线压缩,素材被精简之后,这一整段就见贺君吨吨吨,不停吨吨吨。水仿佛不要钱似的,喝得他都饱了。

  伴随着贺君“吨吨吨”的,有饮水声,还有那位研究员叭叭不停的说话声。这些声音夹在在一起,显得极为可笑。

  弹幕:“笑死,牛饮日常。”

  “看出来队长真的很渴了。北方也太干了。”

  “南北差异真的太大,随便一个贴都能讨论个八百楼,当场翻三页。这种种粮食确实是换个地方,适宜种植的物种天差地别。”

  “别说了,南方北方人住一个宿舍,北方人先被南方湿冷的魔法攻击冻死。”

  “南北差异”就一个流量密码,从节目里讨论到节目外。

  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知识储量不是几个人可以完全掌握的。

  每一个人学得越多,到后来就会现自己仿佛是一根针,不过在慢慢穿到知识海绵中去罢了,而那些个天才大多也不过是微微刺破了海绵皮。

  越是知道的多,越是会感觉到自己有多无知。当一个人自以为自己知道的足够多,不过说明人眼界到了局限地而已。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