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3章 二子善谋(第2页)

朱高煦的办法虽然能更大的扩大大明影响力,但太耗费钱粮了,这是朱元璋的看法。

对此,朱高煦也是硬着头皮据理力争:

“孙儿看过龙江船厂的造船通志,一艘四百料战船造价不过七十五贯,每料价格不过一百八十余文。”

“若是国朝愿意出十万贯造船,六个月后便能得到百余艘三千料战船。”

明代一千料为后世325吨,按照朱高煦的考察,大明只需要出十万两银子,就能得到一百多艘排水量接近一千吨的战船。

这样的基建能力和生产能力,足以以一国舰队对抗全世界的舰队,这也是郑和能成功下西洋的背景。

说白了,明初的明代生产力太强了,只要朝廷想,那完全可以成为海上日不落帝国,但问题在于……

“你的话虽然不错,但如今国朝要做的不是这些。”

朱元璋仍旧驳回了朱高煦的建议,并继而开口道:

“按照你所说的办,建造船只固然便宜,但驾驭他们的军士呢?”

“百余艘三千料战船所需军士为数万之巨,这些人人吃马嚼,每日便要吃去七八百贯。”

“此下南洋,若是一年,国朝便要花去二三十余万,更不谈他们的军饷、行粮等俸禄。”

“若是算下来,南下清剿南洋倭寇一年,便需花费六七十万贯。”

老朱看着朱高煦,目光有几分失望,似乎觉得朱高煦不能理解如今大明朝的方向而失望:

“这些钱,朝廷若是投入到移民实边中,少不得能让十余万百姓前往北边,来年便能开垦二三十万耕地,养活数千兵马。”

“……”听着朱元璋的话,朱高煦不知道说什么。

他自然知道弥合南北很重要,但他认为南洋同样重要。

他知道历史走向,但朱元璋不知道,而他即便说了,朱元璋也不会相信,这就是朱高煦不知道说什么的原因。

“呵呵……”笑声传来,看了爷孙争执半天的朱允炆忽的笑着作揖道:

“皇爷爷勿要生气,煦弟还小,自然不知道弥合南北的重要,但那些倭寇也确实该诛。”

“孙儿以为,南洋暂且不提,诸如煦弟所说的浙江双屿、福建漳州、广东琼州等港湾倭寇还是可以先行处理了,毕竟离国朝太近了。”

“嗯……”朱元璋应了一声,随后看向朱高煦:

“这事情虽然是你提出来的,但你并不会指挥水师,因此便让魏国公指挥好了。”

“你稍许持着圣旨去找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也一并与他说了。”

说罢,他看向朱允炆:“告诉户部拨两万贯给都督府造船平倭。”

“是……”朱高煦和朱允炆先后应下,而后返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由于得了差事,朱高煦也没有机会处理奏疏了,只得拿着刚刚起草好的圣旨出武英殿,前往魏国公府去了。

瞧着他的背影,朱元璋摇摇头,而朱允炆则是瞥见了这一幕,脸上不禁挂起一抹笑意。

只是在他脸上露出这抹笑意的时候,旁边拿起奏疏处理的朱元璋却开口:

“之前这小子所说的那些矿山,派人去看看吧。”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允炆收起笑意,转身作揖应下。

显然,今日朱高煦对倭寇的这番话,不得不让朱元璋对他之前所说矿山的事情上心了。

望着朱允炆去忙碌的背影,朱元璋心底倒是十分希望朱高煦所言都是真的。

如果云南真的有大矿,那这地方就更稳固了。

“希望吧……”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