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十八章 恐怖的骑阵(第1页)

第188章恐怖的骑阵(求订阅)

闽清城下,清军的哨骑往来呼啸,不时还出咿咿呀呀的怪叫声,他们正想方设法挑衅城墙上的郑军士兵,想要引诱后者出城作战。

巴尔楚浑为了防止驻守在闽清县城里的郑军逃跑,除了前期派出清扫郑军暗哨的那队骑兵之外,并没有安排前锋,直接就率主力沿着河谷奔袭而下,甚至就是务达海统领的五百后卫,都被他远远甩在了身后。

不过,他一路上都没有遇到任何阻碍,郑军在河谷中部署的暗哨基本上都是稍作抵抗之后,便望风而逃了,和以往遇到的明军没有什么区别。

城中的郑军虽然也一度派出了百余名游骑出城反击,但随着清军主力迅抵达,他们只能狼狈撤回城中,双方在骑兵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闽清城内的郑军显得毫无反击之力。

巴尔楚浑其实并不清楚闽清城内郑军的确切兵力,陈泰最后传出的,有关郑军兵马部署方面的军情,已经是数月之前的事情了,而且情报还十分模糊,特别是关于闽清方面的侦察,连驻守的主将和营伍都不清楚,十分不可信。

他如今从郑军的暗哨和反击游骑的数目中推测对方只有两三千兵马,最多不会过四千,其中骑兵不会过两百。这些步军若是出城野战,绝对不会是他的对手,这让他对接下来的战事充满了信心。

每次想到这里,巴尔楚浑心中都会十分激动,同时更加庆幸自己孤军深入,一往无前的勇气。要知道,若是来迟了,这支郑军必然弃城而逃,那他孤军直入,引诱福州城外的郑军主力派兵救援的计划,也就直接泡汤了。

而此时闽清城北面城楼上,王秀奇看着城外平野和山麓缓坡上乌泱泱一片的清军骑兵,脸上丝毫没有一点畏惧和担忧,甚至还很快估算出了巴尔楚浑只带了三千多兵马。

他缓缓扭动脖子,手中的远镜也随之移动,视野里面闽江河谷南面一座西北-东南走向的平缓山丘上,大队清军骑兵伫立其中,从河边平地一直到山腰处的密林边缘,其中还有一些游骑散到了西面的高埠之上,似乎是在警惕着那个方向可能出现的郑军。

梅溪虽然只是闽江无数支流中不起眼的一条,但是河谷并不比闽江的狭窄多少,甚至因为北面的山丘十分平缓,也没有密林覆盖,更适合行军。巴尔楚浑军中还是有带过兵,会打仗的人的,战场上基本的警戒和准则并没有丢掉。

看了一圈之后,王秀奇基本上有了判断。这些骑兵完全没有攻城的能力,而且似乎是因为赶得太急,他并没有在远镜中看到他们携带的辎重和随军的民夫,也没有看到他们在城外扎下的大营。若是对方想要围城,后续应该会有船队运输粮草辎重,顺流而下。

如此冒进的行军,看起来好像是气势如虹,牢牢抓住了战机,但只要一遇到攻击,在没有坚固营盘作为依托的情况下,稍微失利就极有可能演变成整支军队的溃败,这是兵家大忌。

不过,若是对上连南京城,岳阳城这样固若金汤的要塞都能一枪不,一炮不放,直接丢掉的明军,似乎如此急行军也情有可原,甚至合情合理。

而王秀奇如此淡然,不仅仅是因为对手根本就是准备不足,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实力,他在城中的兵马早已经准备就绪,四个千总部的精锐战兵随时可以出击。

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国姓爷和甘辉此时正领着两千骑兵在山岭后方,很快就能对清军展开攻势了。便是没有,在这样的地势中,他也敢和清军骑兵硬碰硬,没了迂回包抄的空间,没了机动性,只能在狭窄的地域中硬冲,骑兵也就没那么强。

巴尔楚浑以为自己打了郑军一个措手不及,但他万万没想到,这是郑军设下的“请君入瓮,关门打狗”之策。

另一边,确定了巴尔楚浑麾下的三千八旗兵已经进入预设战场之后,郑成功当即下令赫文兴领兵出击。梅溪河谷北岸,顿时旗号飞舞,埋伏其中的两千骁骑营骑兵很快出动,在千总旗的引导下,马蹄声轰隆隆响起。

郑成功在銮仪镇的拱卫下,沿着山腰密林边缘的缓坡,随军策马飞驰,越过了一座又一座起伏的平缓山丘,很快就来到了闽清城西北方向的一处山脊上。

而就在郑成功面前三四里的缓坡之上,郑军的前锋骑兵已经和清军派往梅溪河谷警戒侦察的哨骑混战在了一起,两边加起来一共有几十骑,此时正在相互追逐,不是在背后朝着对方射出箭矢,就是冲锋抵近,企图白刃相交,带起了滚滚烟尘。

这些原本不过是打算往河谷里面溜一圈,走个过场,完成任务的清军骑兵看到突然出现的大队郑军兵马,很明显吓了一跳,等他们退到主力附近之后,又恢复了勇气,和接应的兵马一起,迎着这些追击而来的郑军哨骑反攻而去。

不过,赫文兴一早就投入了足够的游骑,这些反击的八旗骑兵没能取得预料之中的突破,而后方的清军主力面对突然出现的郑军骑兵群,很明显已经方寸大乱,此时正忙着调整兵马应战。

在游骑的掩护之下,原本就早有准备的骁骑营明显占据了先机,源源不断的郑军骑兵越过山坡,从西面的天际交冒出,然后冲下丘陵,进入了梅溪河谷和闽江河谷交汇处的缓坡平野上。

两个千总部的骑兵很快就到达了指定的地方,数千只马蹄的奔驰践踏下,缓坡此时已经烟尘滚滚。目光所及,到处都是战马奔驰跳动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郑军骑兵身上锃亮的铁甲闪动着耀眼的光芒。

反应不及的清军失去了利用地形阻击郑军,将后者堵在河谷之中的机会,巴尔楚浑这时候也意识到了局势不对,自己很明显中了郑军的埋伏,他是看不上南兵,但不是没脑子,这个时候也没了刚刚的志得意满,而是立即下令大军准备迎战。

骁骑营的旗帜在缓坡上迎风招展,列阵的铜号声不绝于耳,近两千名骑兵就如同当初在训练场上的那般,熟练地在河谷缓坡上完成了列阵。密密麻麻的马头在山坡上跳动,如同滚滚而来的黑色潮水般,汹涌澎湃。

金黄色的阳光照在大地,也照在了郑成功的脸上,他看着己方气势恢宏的骑兵队伍,又看了看清军那边稍显混乱的场景,心中一阵莫名的激动。

他眼前的这支骑兵,就是明郑前前后后足足训练了两年的骑兵营——骁骑营最精锐的两个千总部,此时在这支骑兵对面的,则是号称马上得天下,不可战胜的八旗铁骑。

这一战,他们将堂而皇之地决出一个胜负来!

两个千总部的骑兵均是以局为单位,在这片河谷缓坡上熟练列阵,很快就排成了一个前后两阵,各三排阵列的密集阵型,就如同当初在平潭的训练场上一样,一切都有条不紊。

这些骑兵的身上都是双重甲胄,第一排骑兵是骑阵冲击的核心力量,他们手中握着的是一丈四尺的锋利长枪,枪头是苏钢打造的,穿透力极强。第二排的骑兵则是手持镗钯,这种近战利器用在骑兵阵战上,借助战马的冲击力,将会挥出更加强悍的杀伤,而第三排骑兵手上的则是厚背刀和狼牙棒,对付身着重甲的八旗兵,十分有效。

除此之外,第一个大阵的后方,还有一条散兵线,郑成功派出了銮仪镇的百余精悍骑兵作为第四排,他们也是骑阵作战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作为国姓爷的亲卫骑兵,明郑大军中最特殊,待遇最高的一支常规兵马,銮仪镇时常要投入战场,所属的兵员也经常变动。郑成功会根据他们的表现,将他们提拔出来,培训之后,投入各军作为军官,以确保自己对军队基层的控制。

换言之,这也就意味着被选入銮仪镇的士兵,只要表现英勇,很快就能获得升官财的机会。这一制度设计保证了军中的流动性,也确保了军队的忠诚和郑成功的威望。

远处的缓坡上,此时也冒出了密集的骑兵,他们同样在各自的旗帜的引导下漫过缓坡,来到了阵前,甚至还接着派出骑兵,加入两军前锋的混战之中。

而得到了支援之后,原本相持不下的战局也很快分出了胜负,郑军的哨骑且战且退,他们原本就是牵制清军,掩护大军列阵的,现在已经完成了任务,没有不撤的道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