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9章 谍报工作刻不容缓(第2页)

申仪闻其言而知其意:“兄长是说,咱们拖着他?”

申耽点点头:“若他催得急了,便取些钱粮,编些虚数与他便是。也好说明咱们申家是真心归刘。”

此时申耽依旧不相信刘备真能成大事,下重注是不可能的,只是想欺刘封政事不精,继续敷衍了事。

而且别管钱粮多少、数据真假,自己能补一份上计已经很给刘备面子了,他也应当知足才是。

“兄长高见。”

至于孟达,最近过的却不怎么舒心。

他爹是个官儿迷,喜欢靠钻营往上爬,他也一样,可是他却觉得刘备明显不待见自己。

东州派的人在刘备手下都混的风生水起,唯独自己被安排在了这个山窝窝里。

那也还罢了,他当初辛辛苦苦自宜都出兵,走水路到秭归又改6路,率军翻山越岭的袭取房陵,容易吗?

结果眼看着再努把力就能拿下东三郡,刘备却把义子派过来了。

派兵相助?别开玩笑了,谁信呐。

这分明就是不想重用自己,派儿子“摘桃”来了。

自己当初和法正一起投刘璋,又一起投刘备,如今法正已经混到了中央高层,可再看自己……

大部分庸人之所以是庸人,恰恰因为不得志的时候总喜欢找客观原因。

孟达和法正经历差不多,结果却天差地别,他不去反思过自己的能力如何,只一味觉得是主公偏心。

不得不说刘备看人还是比较准的,也确实不怎么信任孟达。

刘封率军走后,孟达与申家兄弟走的很近。

他想借申家的财力,向上“活动活动”,或许可以调去中央,多些表现的机会。

孟达别的不行,交际能力还是可以的。

外形出众,谈吐不凡,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堪称金玉其外。

面对孟达的主动示好,申家兄弟很快便与其打得火热,迅称兄道弟起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人之言甚善。

孟达能力虽比不上名将名臣,但仍然比申家兄弟这种地方豪强好多了。

常于统军、兵法、政务方面对申家兄弟悉心指点,申家兄弟也将其奉为上宾,诸多金银钱财毫不吝啬的流进了孟达的口袋……

还不知道孟达已经跟申家穿一条裤子的刘封,平日里言谈对孟达并不防备,许多想法与心思却是瞒不过申家兄弟了。

可见要做一件事,情报与信息的重要程度,信息差一旦形成,弱势的一方便将处处被动。

成都的刘禅与他义兄不同,就对这件事十分重视。

扩军已经完成,在训练新军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对赤星军结构做出一些调整。

即使是那只传奇的军队,也不是一开始就战无不胜、打不散、打不烂的,曾经也有大批逃兵,最严重的时候枪毙都枪毙不过来。

直到改编之后才算为其注入军魂,自此开启了自己地表最强步兵的表演。

这让刘禅看到了复刻,至少是接近那只军队的希望。

信仰、公平、尊严。

这三样东西在其中挥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时期不同,自己没办法机械的套用那只军队的信仰,于是他选择让自身成为赤星军的信仰。

其他的东西也在一点点完善,自己或许也会走一点弯路,某些办法或许也不那么完美。

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要坚持,总能找到最适合赤星军展的模式。

如今的生产力与资源基础,甚至其他将领、士人的观念也不可能允许他将赤星军的模式推广到全军。

张三爷会与范强张达称兄道弟吗?别开玩笑了。

总不能他自己领全国的兵。

但他也不需要推广全军,他还有六边形的诸葛叔。

其治军统军的能力曾让司马懿直呼天才,今后诸葛叔的治军模式,才是这个时代最适合推广全军的。

刘禅要做的,只是练出一支划时代的特种兵,未来帮他啃最硬的骨头,打最艰难的仗。

季汉底子太薄,堆人数不可能堆得过曹魏,精兵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还有一件事更为重要,那就是情报,仅靠赵氏商号的人还不够。

搜集普通信息还行,但一些重要情报,就需要培养专业人士了。

“太子,不知这‘赤星影卫’……是要做什么的?”王猛对刘禅的新任命,显然还有点摸不着头脑……

申仪闻其言而知其意:“兄长是说,咱们拖着他?”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