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见无人村五(第2页)

因为到了亭子这儿,地图上显示那个无人村,离亭子就不远了。

可以说就在亭子边上,依着我们4个人的脚力,应该很快就能找见了。

可让人奇怪的是,找了一圈竟然没有找见,即便是黄鼠狼在树上拿着望远镜望了又望,怎么也没看见?

地图上显示无人村距离亭子的距离不会过3oo米,而望远镜即便在夜里望出去,至少也有1千米,那可是军用的。

结果四下里搜寻了一圈,竟然毫无结果。

事情真是奇了,难道这地图拿错了?

可是不应该这地图也有年头了,也是当地的县志里复印出的这张地图,距离现在也快5o多年了,除非那个无人村搬迁,否则不可能找不到。

结果我们只能循着哭声,慢慢走过去,随着女人的哭声越来越大,我们居然找见了。

无人村其实就离这亭子不远,之所以找不到,完全是因为茂密的植被将建筑物全部吞噬,正要走到近前,这才现房屋,院墙的痕迹。

得拨开浓密的荒草,来回牵扯的藤蔓,才能够依稀见到,已经破败不堪的院墙。

打一进村口,就有一棵粗大的槐树,三个人都未必能够抱得过来,看这样子也得上千年了。

更让人唏嘘感叹的是,槐树粗大的树枝上,还挂着一根道轨。

也许对于,9o后或者oo后,根本搞不清楚,这是干嘛用的,但对于我们7o后,太熟悉了。

我他妈都快眼泪夺眶而出了,这其实就是学校的上下课铃。

那时候没有电铃,具体的操作一般是,看锅炉的老大爷,掐着点儿,到点以后拿着把锤,过来铛铛铛一敲这道轨,满学校都能够听得见。

听到这声音,老师和学生,要么一起上课,要么一起下课。

有这玩意儿的附近,应该有座小学,那时候各个村里都有小学,不像现在,好几个村子才共用一个小学。

而且那学校离这村子都很远,以前出了家门就是学校,现在住在村子里的人,大部分得走上1o来里地,才能到达当地小学。

也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我也不好评说,总之我见到这道轨就非常的亲切,小时候的记忆涌上心头。

果然往前没走了几步,旁边就有一座小学校,只不过那校门早已经朽烂,周围石头搭就的院墙,好多地方都已经坍塌。

看到那几间教室,其实就是土窑洞,条件稍好的地方,就是旁边一个小庙,应该是校长办公室一类的。

有的土窑洞已经坍塌大半,我们透过窗户往里看,依稀还能看到,木质的桌椅板凳,前面还有大黑板。

讲台早已经朽烂,甚至长开了草,蘑菇。

看到这沧桑的一面,我心中百感万千,想当初的我也曾经坐在这类似的教室里,听着老师在上面讲课。

那时候的老师真的是很敬业,真的是拿着粉笔在黑板上不停的写,从左到右那么大一片黑板,都写的满满当当,问题中间还要擦了好几回。

每每想到这里,我就十分惭愧,当初只想着下课,上树掏鸟窝,从来也没有好好学习过。

有的教室门还锁着,那锁链都已经朽烂了。

有的教室门开着,里面还保存完好,我进去以后,恍然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地上还有一本语文书,捡起来保存还算不错,翻起来第1课,春天来了。

真的是无比亲切,就在这时哭声更大了,明明那女人的哭声,等我们一踏进村口就停了,怎么这个时候,哭声又骤然响起。

声音大的就好像就在教室外,我们4个人连忙夺门而出,骤然见到一个红色的身影,就这么飘了出去。

不是走,是飘!

那女人穿着仿佛是一袭红色的长裙,看那样式也非常的古朴。

我当时就有点紧张了。

其实这个村子的历史并不长,我特意查过,至少在解放以前,这一片是没有人居住的。

之所以有这个村子,完全是附近要修一座水库,这个水库供着我们这个十八线小城市的吃水,当然现在不用了。

可在当时来讲,这个工程非常的重要,而且当年那个施工条件又很有限,没有什么大型机械作业,只能靠人拉肩扛。

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从全国各处调集了很多人才,想尽办法在这山区里,变出一座水库来,那该有多难。

为了解决这施工问题,干脆就在旁边为工人们搭了一个简易的工棚,方便工人上下班。

结果这工程一干就是很多年,这工棚也慢慢的扩建,政策也开始放松,允许人家带家属来,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这么一个小村落。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