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9页(第1页)

  渠出不无狐疑地盯了春归好些眼,她有些不信任春归就这么轻易的妥协,尤其是当见白氏来到,春归也只漫不经心打量时,渠出越不确信起来。

  春归却是因那随意的打量,先有了几分判断。

  相比渠出的坏脾气,白氏俨然显得和气许多,根本不存已为魂灵就“高人一等”的自傲,确然似有妄执未消,急欲脱的焦急,尤其是说到她的女儿时,泫然泣下,真像她的阿娘,纵然不在尘世,也难以摆脱为人之母的羁绊。

  只字不提玉阳真君,似乎根本就不知这其中的利害和交易。

  春归有了几分笃断,至少,白氏真有冤屈,生前不像作恶之人。

  可也未免太糊涂了些,竟然在死后,逗留尘世这么多日子,仍然不知是谁害了她的性命!

  春归不由扶额,心说难道她还要负责断案找出凶手这一难题?

  也许是春归许久未置可否,渠出倒焦急起来,喝令白氏先回她生前的居外去,又好声好气怂恿春归:“前些日子,我常窥闻大爷和尹寄余议事,拟出那张名单中,赫然就有白氏的丈夫王久贵,大爷是疑他向施良行行了重贿,也打算着要察办这事,争取王久贵的口供,大爷既肯好好待你,这事又凑巧合了大爷的计量,你向大爷求助,大爷必定就能顺水推舟。”

  难得渠出既然肯出谋划策,春归自是深觉稀罕,也没再给她脸子瞧:“这事我应下来,自会想法子,但契机可不能这样简单,还需要废些铺垫,我先筹划着。但王家那边,你也得先去盯着些,白氏叙述时还算明白,不曾颠三倒四,只当局者迷,恐怕她回去窥望,也难觉察出多少蛛丝马迹,她是被害人,对于真凶都一点没有头绪,我对王家的了解,全凭她的一面之辞,就更能断明真相了。”

  渠出这回没有反驳,应诺一声,影就飘了起来。

  春归倒觉有些疑惑,抬眼盯着她:“今日姑娘怎么这样好说话了?”

  渠出影在半空中,翻了个白眼:“我算是服了大奶奶,连玉阳真君都敢刁难的人,彪悍如此,还不让我们这些游魂儿佩服个五体投地?怎么敢不听令行事。”

  “我是无知者无畏而已。”

  渠出又呵呵笑道:“这话你说得对,如你等这样的凡人,灵识未醒,哪里知道玉阳真君对诸灵而言,就相当于尘世的君主对臣民有生杀予夺大权,可别怪我没提醒你,真把真君开罪了,仔细灵归度朔司时,真君不施仙术引渡,你就等着在溟海边上魂飞魄散吧。”

  “玉阳真君口口声声造物大道不能违逆,怎么,难道他就不怕滥用职权而受天谴。”

  渠出嗤道:“说你无知还真无知,你以为但凡一个小仙,又或是神君之子都会引渡之术?何为造物大道,赋予引渡之术让玉阳真君束管灵界就是大道之一,那么真君是否引渡,也自然符合大道,哪来滥用职权之说。”

  “我看着,那什么玉阳真君,还能夺人性命吧?既会这等法术,岂不也是大道赐予?那为何他不干脆为尘世除了祸根,非要借我之手。”春归提起玉阳二字都要连皱好几眉头,俨然毫无敬畏。

  气得渠出又落地站稳,争辩道:“神界得道者,可辖管灵界,然而人界却自有君王统治,虽说但凡一个小仙,夺人性命是易如反掌,然而影响人界生死,就是违逆造物大道,莫说会为大道所谴,甚至会被神君惩制。”

  忽而又意识到春归是在套话,渠出连忙住口:“你也别套我的话了,我知道得并不比你阿娘更多,根本便不明白你们这些凡体是福是祸是生是死,玉阳真君为何要楚心积虑干涉改变,真君只让我听令于你,我也算是知无不言,言听计从了,你若是需要我相助,动动心念即可,玉阳真君自然能够感知召我前来,若无要紧事,就别支使我飘来飘去瞎折腾。”

  这回没飘,选择横冲直撞穿墙而去。

  春归长叹一声,看来,今后少不得和渠出这个坏脾气的亡灵合作了,杀千刀的玉阳真君,就不能给她挑个温柔和善的助手?利用人都不晓得递把趁手的武器,算个什么神仙,比鬼魅还鬼魅的家伙!

  九万里之外,溟海之上,某个银乌袍的神君感知这番腹诽,气得险些没把一群亡灵丢进海里。

  ------------

  第39章阴魂不散

  ?  王久贵最近很郁躁。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郁躁了。

  自从二十岁那年,机缘巧合之下,他随富商的海船远洋,带回一批舶来品通过交易牟取第一桶金,从此开始家,经过近三十载的积累,已为富甲一方的商贾,这个时候太祖对于商人的种种限制,其实基本成为空文,王久贵早就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他甚至早就不再冒险远航,靠着经营香料行、珍宝行就能养尊处优,又哪里会觉得郁躁不安呢?

  如今王家的商货行,不仅在沿海州府设立,甚至开设去了北平、太原,他近知天命的年纪,早就不愿四处奔波,故而回到籍居之地汾阳县,商事经营也交给了几个成年的儿子管办,并不用事事操心,很长的时间他的生活都是含饴弄孙、安享天伦,除非重大事件,儿子们才会请他决断。

  王久贵虽为富甲,却到底没有什么深厚的根基,他的家还真是依靠运气为重,故而此人从来就感激上苍庇护,对于佛、道极为虔诚,又懂得“快意时须早回头”的道理,并无欲望使富裕进而权贵,也没有效仿某些富贾,腰缠万贯尚不知足,要么花钱买个虚职兼个假官聊以自慰,要么培养子孙投身科举企图彻底改换门庭,王久贵甚至懒得攀结官员勋贵,又或是接济寒门士人,以求增扩横行的资本。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