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7章 劝降李福(第1页)

袁乔见桓温同意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便将李福拉到了一边,对李福说道:“蜀地本就是我天朝益州领地,你主借五胡乱华之际趁乱占据此地,以草民流寇身份僭越称帝五十余年,现我天朝军队已经兵临成都城下,士气旺盛、气势如虹,拿下成都指日可待,但是桓将军体恤民情,不想伤及无辜,想效仿邓艾与后主刘禅故事,希望你主能主动投降,若是如此,一则可以保全你们李氏性命,二则可让成都百姓免受战火蹂躏,也不啻为功德一件啊。”

袁乔说的很对,益州本就是晋朝故地,是成汉国的开国皇帝李雄等人趁乱占据然后僭越称帝的,在那个重视出身的年代,李雄等人的草民流寇身份确实是最低贱的,但是那又如何呢?乱世为王,靠的还是手头有没有军队,枪杆子里出政权,到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所以对于袁乔的劝降,李福冷冷一笑,轻蔑的说道:“我祖高皇帝起码还是平民,但是赵国石勒呢?那还是奴隶呢?不一样称帝了嘛?你们这些出身高贵的贵族又如何,不还是被从中原赶到了江南去了嘛?益州本就是汉族领地,所以我们的国号也是汉,你们守不住故土,随意丢弃,置百姓于不顾,我们不过是顺势而为而已,之所以立国,完全是对朝廷失望之极,才不得不自立为王而已。”

对于李福的说法,袁乔无法反驳,当年永嘉之乱时,整个中原都丢弃了,更何况一个偏远的益州呢?若不是李氏在蜀地称王,组织力量抗击匈奴刘渊、赵国石勒,说不定现在蜀地也跟中原一样,赤地千里了呢。

“永嘉之乱,中原6沉,确实是我朝天子不明、奸臣当道所致,现今皇帝英明神武、聪慧过人,又有有女中尧舜之称的皇太后辅佐,政治清明、国富民强,现在我等前往蜀地拨乱为正、收拾河山,这是大势所趋,没有人能够阻挡的,我劝你不要跟天势作对,若是继续抵抗的话,除了徒增伤亡之外,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

袁乔的一席话,让李福陷入了沉默,他心中又何尝不知袁乔说的对,现在成汉国内政治黑暗、皇帝昏庸残暴、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民心已经不在成汉这一边了,这一点从晋军深入蜀地如入无人之境,成汉军队一触即溃、毫无战斗力就可看出端倪,此时若是选择继续抵抗,确实是徒劳无益的,还不如直接投降,上可保全皇室性命,下可让百姓免遭兵燹之灾。

想到这里,李福叹了口气,思想上似乎有所松动。

见李福若有所思的样子,袁乔趁机又继续说道:“成汉政权本就不应该存在,你们趁乱占据蜀地这么多年,按律是应该灭九族的,现在桓大人有好生之德,在能破城的情况下不破而选择劝降,也是为了能够保证你们的性命啊,若是你们还执意要对抗天朝,破城之后再后悔可就真来不急了,为了自己、为了成都百姓计,希望李太尉不要逆天而行啊。”

袁乔这话彻底打动了李福,是啊,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士气高昂,破城也是在分分钟的事,现在若要做忠臣确实不合时宜,再说李氏本来就是趁乱占据别人的地盘为王,名不正言不顺,人家司马氏才是天下公认的共主。

想到这里,李福叹了口气,对袁乔说道:“李势性格偏执、为人暴虐,而且还生性多疑、不听劝谏,连他唯一的亲弟弟都说杀就杀,我虽身为太尉,但是话语权并不高,甚至连一个练丹的道士都不如,恐怕难以完成此大任啊。”

李福所说的练丹的道士,就是指的范统,范统就是凭借练的一手好丹才坐上的丞相宝座,但是他却不知道,这个练丹的道士,听闻桓温兵临城下后,早就一溜烟跑了。

“事在人为,一切都看天意吧,若是你主一定要逆天而行、自取灭亡的话,我们也就不得不攻城了。”袁乔理解李福的难处,生逢昏君,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但是在当前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抱着试试的态度了。

李福见袁乔能够理解自己的处境,心中也略感安慰,于是便拱手说道:“承受大人如此信任,李某愿意一试。”

见李福终于下定了决心,袁乔悬着的心也就落了地,他看向远处的桓温,向他使了个眼神,二人的默契让桓温立刻明白袁乔已经说服了李福,不由得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起码能够给桓温争取两到三天的时间,而这两到三天将至关重要,若是孙恩的大军能到的话,那么一切都将尘埃落地,而若孙恩的大军未到而成汉的勤王军先到的话,那么又将是一场生死之战,而若李福成功说服了李势,出城投降的话,那又将是一段彪炳史册的传奇。

不管从哪方面讲,李福能够同意进城劝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桓温悄悄的向袁乔伸出了大拇指,示意他做的好。

在袁乔的安排下,桓温亲自书写了一封劝降信,信中历数成汉小朝廷趁乱窃取国土,僭越称帝,违背伦常纲理,违背天道,而李势自登基以来,宠信奸臣、逼杀亲弟、夺人妻子、惨害忠良,已经搞的天怒人怨,现在天朝军队顺应天意,收复故土,拨乱为正,再造乾坤,希望李势能够顺应天势、出城投降,则可保全性命,永享宝贵,若是倒行逆势,选择对抗天朝军队,则城破就在旦夕之间。

李福拿上了桓温的亲笔劝降信,在两名士兵的护送下,来到了被围的成都迎晖门,因为桓温的兵力不足,无法把成都的四个城门全部围起来,为了节省兵力,便将东南北三个方向的城门给围起来,其实这是桓温采用的一个疑兵之计,古代将领大都读过《孙子兵法》,也都知道围城必阙的道理,桓温故意只包围了三个城门而独留一个,其实就是造成了一个围城必阙的假像,假意只留一个西门让他们突围,反而让李势以为西门之外必有埋伏,为了不至于中埋伏,便窝在城里头不出来,而其实是桓温兵力不足,无法把城门全部包围起来而已。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