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94章 司马丕登基称帝(第1页)

桓温在了解到事情的原委之后,感觉有些对不住昔日的恋人褚蒜子,褚蒜子的一生虽然荣耀之极,但是也一生悲苦,自十八岁嫁给司马岳为王妃,二十一岁成为皇后,二十三岁大好的年纪就失去了丈夫,受制于地位的尊贵而无法改嫁,三十三岁时失去父亲,四十二岁时又失去唯一的儿子。

褚蒜子心中的悲苦,无人能知,但是桓温知道,桓温也清楚褚蒜子为何躲在佛堂里不出来,就是不愿意面对这个纷杂的世界,她需要时间来弥合心中的悲苦,所谓人生三大苦:少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

褚蒜子刚刚人至中年,却已经经历了两大苦,世人却还是不知她的痛苦,硬要逼她出来主持大局,褚蒜子也只能以沉默来应对世人的不理解了。

不管是出于心疼,还是出于愧疚之心,桓温都觉得这个时候必须要帮褚蒜子主持一下大局,尽管这对世人来说有玩弄朝政之嫌,但是桓温觉得都已经无所谓了,为了让褚蒜子少受点委屈,就算是让他背负千古骂名又何妨?

于是,由桓温出面,先后召集了丞相兼中书令司马昱、尚书令王述、黄门监王蒙、御史中丞王彪之、中书侍郎郗、尚书侍郎谢安、黄门侍郎江彪、司空车灌、侍中兼扬州刺史王坦之、太常卿诸葛颐、宗正卿司马珍等朝廷主要王公大臣齐聚在太极殿商议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商议的,虽然司马聃没有子嗣,司马聃的父亲晋康帝司马岳也没有其他子嗣,但是晋成帝司马衍却留下了两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新任琅琊王司马丕和东海王司马奕。

其实在晋成帝死后,继承皇位的应该就是皇长子司马丕,但是在当时控制朝政的前丞相瘐冰的操作下,最终将皇位传给了晋成帝的弟弟司马岳。

而司马岳死后本应将皇位还给司马丕,但是司马岳私心作祟最终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司马聃,可惜司马聃也不长寿,仅仅活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除此之外再往上找的话那就是会稽王司马昱这一支了,司马昱作为晋元帝司马睿尚切在世的两个儿子之一,另一个儿子武陵王司马曦已经被过继给别人,况且又被桓温给废黜,自然无法参与皇位继承。

而会稽王司马昱则有两个儿子,而且这两个儿子还很有传奇色彩,他们极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黑人血统的皇室成员。

原来,会稽王司马昱曾创下连续生下五子皆早殇的记录,更诡计的是自此十年之内妻妾皆不孕,为了能有个儿子,司马昱不得不请当时非常着名的道士许迈来面相,结果许迈却一眼相中了丑陋无比的昆仑奴李陵容。

李陵容据传是飘洋过海而来的东南亚土着黑人的后代,这些东南亚黑人土着来到中国后世代为奴,一般被有钱人买去在府里干最脏最累的活,因为皮肤黝黑相貌丑陋,所以被统称为昆仑奴。

这个李陵容不但身材高大,膀硕腰圆,而且皮肤黝黑又面露凶光,据说她那肤色黑得像涂了油的木炭似的,连桓温第一次见的时候都被吓了一大跳。

但就是这样的丑到极点的女人,司马昱为了能生儿子,也只能硬着头皮捏着鼻子忍着膈应睡了她。

说来也怪,只跟司马昱睡了一次的李陵容就怀了孕,不久便诞下一个男婴,司马昱给他取名叫司马曜。

有了第一个儿子后司马昱再接再厉,又捏着鼻子多睡了李陵容几次,李陵容果然又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是司马道子和鄱阳公主。

也就是说,除了晋成帝司马衍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和司马奕外,会稽王司马昱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司马曜和司马道子从血统上来讲也有继承皇位的权力。

但是不论从法理上还是血缘亲疏关系上,司马丕无疑都是最近的,所以理应由琅琊王司马丕来继承大统。

而且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司马丕年仅二十一岁,年富力强,正值青春鼎盛之际,由他继承皇位不需要再像司马聃那样再由其他人来辅政了。

所以虽然所有人都知道由司马丕继承皇位不论从哪方面讲都是不二人选,但是在太后褚蒜子和实际掌握朝政的桓温这两个人谁都不话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人敢愿意出面来挑这个头。

因为根据历史上的经验来看,权臣一般都有自己的打算,万一挑选的继承人不符合二人的口味,那么极有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本着明哲保身的原则,所以没有人愿意出面来挑这个头。

但是既然桓温让群臣商议,那也就只能按照法理和血缘亲疏关系来商议了,所以最终商量来商量去,也只有司马丕最适合了。

对于司马丕这个人,桓温之前接触的不多,对他也没有什么反感的地方,即然不管从哪方面讲司马丕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那么桓温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

虽然桓温同意由司马丕继承大统,但是褚蒜子毕竟是太后,所以在众大臣都一直同意推举司马丕继承大统后,桓温扔然要求司马昱将廷议结果写成正式公文提交到崇德宫,由褚蒜子盖上太后的大印之后方可生效。

虽然司马昱认为这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因为褚蒜子同意与不同意都没有用,最终还是桓温说了算。

但是鉴于桓温与褚蒜子之间的友谊天下人尽皆知,所以司马昱也就只当是替二人当了会信使,亲自带着朝廷的决议公文去崇德宫的佛堂找褚蒜子盖印。

面对司马昱的苦苦哀求,就算褚蒜子再沉默,也不能无视朝廷的公文置之不理,如果说以前是为了司马氏的江山社稷着想更多的是为了儿子的话,那么现在褚蒜子再出面那就真的是为了司马氏的江山社稷了。

所以最终褚蒜子长长的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屈服于现实,她命宦官高阳去取出大印,然后再重重的给司马昱带来的朝廷公文盖上了自己的大印之后,便不再多一言。

司马昱自然知道褚蒜子的想法,这能够给自己盖上大印就已经不错了,没有必要再去逼迫一个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再做什么高风亮节的事情了。

等到司马昱捧着盖上太后大印的公文出现在桓温面前的时候,桓温也不由的长舒了一口气,对于桓温来说,这是他能够为褚蒜子所作的最大的努力了。

桓温之所以非要褚蒜子的太后之印,其实就是想把这拥立之功让给褚蒜子,历朝历代以来,拥立皇帝都是大功一件,桓温已经身居高位,没有必要再去什么拥立之功。

但是褚蒜子作为一介女人却不行,现在褚蒜子的亲儿子没有了,司马丕虽然名义上跟褚蒜子是侄婶,但是毕竟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且当时褚蒜子的丈夫司马岳还抢了司马丕的江山,这都难保一但登上大位的司马丕不会报复褚蒜子。

而现在让褚蒜子有了拥立司马丕登基之功,司马丕即便是想要报复褚蒜子,也得考虑一下公众舆论,自然是不敢轻易下手了。

而这,也正是桓温坚持让褚蒜子在朝廷公议的文书上盖章的最根本原因。

所谓爱一个人就要给她想要的幸福,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升平五年六月,在司马昱的主持下,群臣拿着太后褚蒜子的诏书,前往琅琊王府迎立司马丕进宫即位。

在经过一系列繁杂的礼仪之后,司马丕正式继位为帝,改明年为隆和元年,封弟弟东海王司马奕为新的琅琊王,王妃王穆之为皇后,加封王穆之父亲王蒙为金紫光禄大夫,封晋安县侯,母亲爰氏为安国乡君。

同时司马丕继续尊奉褚蒜子为崇德太后,准其继续居住在崇德宫,身边的宫女侍卫一切照旧。

对于前皇帝司马聃,经众臣商议定谥号为穆皇帝,庙号孝宗,安葬于永平陵。

司马丕登基后也没有忘记桓温,为了安抚桓温,司马丕又加封桓温为侍中、录尚书事,假黄钺,赐其羽葆鼓吹一部。

同时加封桓温长子桓6为南郡公世子,次子桓济为临贺郡公,三子桓歆为临贺县公,桓氏一门三公,一时间显赫无比。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