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七章 觐见太子(第1页)

太子李弘是个文弱的年轻人,因为长期体弱,面色较常人更为苍白一些。不过这些丝毫没有减损他的英俊,反而给他平添了几许出尘的味道。

帝后在东都,太子监国。

所以他比平日早起一个时辰,在书房审阅奏折。

大部分奏折,中书省已经有批注,他只需审阅一下即可。

只有极少部分需要送去东都的,才需要太子加盖印章。然后八百里急报送于武后批阅。

这是帝后的度假时光,不过对太子来说就完全不是那么个事了。

戴萧二人到的时候,右庶子张文权正在和李弘商议。

李弘招手让二人进来,“张公,这二位你也熟,都是孤的左右手,正好一起商量一下。”

“我与张公正在谈关中旱灾的事,两位有何建议。”

戴至德前几日就接到以前同僚的信,关中军营的粮草已经断顿,士兵只能树皮草根果腹,气的他拍桌子。

虽然他现在是东宫詹事,是个文职。想当年可是千牛卫,即使升职后,轮值时是和手下同吃同住。对兵士的感情很不寻常

今日太子问起,正好一并提了。

张文权频频点头,”情况很恶劣,再拖下去,恐起流民。但周遭府州的粮草也就堪堪够用,难以挪出来接济灾民。”

“从国库里先拨出去赈灾。”

“这个是否还是先请示下帝后比较好?毕竟事关国库,有两位的谕旨比较好。省得言官事后参殿下一本。”

“如果按流程走,即使快马来回也需要月旬。灾民可等不及啊,得死多少人!孤这里修书一封送去东都,陛下母后应该都会支持。事急从权,再说我有监国之责,就这么办吧。还请张公督办此事。旁人,孤不放心啊。”

李弘刷刷刷写了一道手谕,盖了印,递给张文权。

张文权想了想,咽下了口中的话,拱手,“必不负殿下所托。那臣就去准备了。”

萧德昭起身,叉手,朗声道,“殿下果真是仁心宅厚,爱民如子,乃大唐之幸,社稷之福啊!”

李弘微笑的看着两人,“两位此时前来又是为何事?”

两人对视一眼。

董至德开口,“还请殿下鉴赏一幅画。”

“噢?谁人的?”

董至德把《三顾茅庐图》展开在书案上,三人围拢。

“楼台人物,旷绝古今,杂画巧瞻,变化万殊!”李弘仔仔细细的端详了一柱香时间,拍案叫绝。

“此画怕不是董伯仁的吧?“”抬头看向二人。

“殿下果然慧眼识珠,一瞧就认出是董的手迹。”

“哈哈,非也,非也。孤数次随帝后游历东都。对光寺的壁画很是喜爱,常去观摩。然后得知,就是董伯仁所作,其楼生人物,旷绝古今。”

“此”图中的孔明羽扇纶巾,依塌凝思。篱外刘关张三骑行进。世人皆谓展子虔的马是一绝,孤以为董也毫不逊色。妙!”

李弘颇有些兴奋,“此画从哪里来的?可否请其割爱?”

董萧二人对视一眼,这萧家果然是投其所好,有能人指点。

“禀殿下,此画是兰陵萧氏送来的。”

萧德昭把其中的情由又说了一遍。

李弘,让小黄们重新上了茶,三人落座。

“兰陵萧氏,是宋国公的那一支吧。”

“是,殿下。

“萧氏啊,他们南迁,颇有些隐世的意味。宋国公后,朝里也没有三品以上的萧氏子弟了吧。”

“是,仅有宋国公之兄在河西镇守。萧氏南迁后,子弟都读书经商,少有往朝堂展的。故此次想捐个市舶使,在福建广东行船海运方便些。”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