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22 乱起(第1页)

道歉:对不起大家,昨天一直不在状态,好多情节反复地修改依然不满意。以至耽误了更新。在此道歉。

****************************************************************

此后的几天里,孙明范干活总是那么有气无力的,张盛以为他是累坏了,就让他回去休息。倒是孙明范同宿舍的田宣经常主动过来帮忙,几天后更是主动要求调过来,领导自然也是欣然同意。多了一个帮手,张盛这边的活自然也轻松了些,总算在一场暴雨来前,把地里的麦子收割完毕。

田宣调到张盛小组后,倒是任劳任怨,加上他平时也不多说话。大伙都挺照顾他的。因为是同宿舍的关系,田宣和李明范平时自然走得就比较近,田宣经常向李明范请教关于养殖和沼气池之类的事情。李明范虽说不喜欢这些东西,可毕竟在这儿呆的时间比较长,加上他文化基础好,难得有这么个当老师的机会,自然是倾囊相授了。

当然,田宣不只是向李明范讨教,向其他同事也都孜孜不倦的请教问题,有这样一个勤快好学的同事,大家自然是喜欢,渐渐的,田宣很快就融入了组员当中。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田宣,张振华就对他不冷不热的,甚至是当着张盛的面也是如此。为此张盛没少训儿子,可张振华依旧我行我素。张盛曾经背地里问过儿子,为什么对李、田二人这个态度,张振华也只是说不喜欢他,再细问下去,就不说了。其实真实情况也只有张振华自己心里清楚:李明范就像一个旧时代的酸秀才,自以为满腹经纶,偏偏又眼高手低。明明看不起眼下这份工作,却又处处讨好老爸。至于田宣,他也说不上为什么,明明是不爱说话的人,却偏偏对各种技术问题问得很细。当然,也许他是勤奋好学,但张振华总觉得这人有问题。

转眼间进入九月,张振华又要去上学了。虽然他现在已经自习到了初中阶段,但他依然还要在高小班上课。好在只要他不捣乱,老师基本上不怎么管他,倒也落得自在。《机器娃娃》现在已经接近尾声了,从一开始张振华就没有想把它搞成前世那种一百多集的长篇巨作,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当然故事的结局还是比较完美的:博士和小绿老师的儿子被外星人赋予了能力;小大人终于如愿以偿地和小雨(阿拉蕾)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这天晚上,张盛回到家之后心事重重的。方冬梅问道:“你怎么了?”张盛叹了口气,“今天上级领导找我谈了话,让我去绥德那边指导一下那里的农副业生产项目。”

方冬梅一愣,“这么说咱家要搬到绥德去了?”

张盛摇了摇头,“不是咱家,是就我一个人。你们还继续留在这儿。”

方冬梅问道:“那这里的工作呢?”

张盛说道:“现在组里的工作基本上已经走上了正轨,我已经不需要操多大心了。另外这次随我过去的还有几个同事,生活上我也能照顾好自己,有个节假日、逢年过节的我也能赶回来。你就放心。”

方冬梅也轻叹了一声,问道:“说好什么时候走了吗?”

张盛想了想,“估计就在这一、两天。等和新来的同志办好交接手续就走。”方冬梅声音有些哽咽,说道:“既然已经定下了,我也不能拦你。自己一个人多注意点。”张盛轻轻拍了拍妻子的肩,“放心,没事的。”

“呀!不能看。”张振华突然大叫了一声,搞怪地捂住了眼睛。夫妻俩脸上一红,张盛笑骂道:“臭小子,找揍啊?”张振华“嘿嘿”一笑,“要不要我这几天搬到罗奶奶那边去?”方冬梅大羞,随手抄起了炕笤帚,“浑小子,这都谁教你的?!”“是孙叔叔教的。”张振华毫不犹豫地供出了孙明范。方冬梅转头怒视着张盛,“你瞧你找的这秘书。”被张振华这么一闹,原本有些哀愁的离别之情立时冲淡了不少。

两天后,张盛和另外几名同事,坐上前往绥德的马车,起程出了。

老爸走了之后,张振华的生活并没有多少改变,还是一如既往的悠闲,悠闲得甚至让他有些担心,这会不会是暴风雨的前奏呢?事实证明,他的猜测是没错的,只不过不是在他这里。

9月23日,在亲纳粹的法国维希政府的默许下,日军进入越南北部并与泰国签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这让一方面正在与日军进行艰苦抗战,另一方面又时刻严密提防着延安方面的蒋委员长极为不悦,即便他的军事水平有限(当然,他自己是不会承认这点的),他也看出日军这一手明显是要抄他后路啊。一但后路被切断,自己一心指望的“外援”可就全没了。

张振华咬了一口手上甘甜多汁的酥梨,细细地感觉着清凉的汁水从口腔到咽喉经过食道最终抵达胃部所带来的快感。至于老蒋着不着急他不管,也管不着,反正他不着急。几天前《机器娃娃》终于完本了。休整了几天后,他打算再开新书。这次他把目光瞄准了后世的蔡志忠系列。第一部就先拿儒家开刀。

为此,张振华买来了《论语》、《孟子》、《大学》等儒家著作,以及朱熹的《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春秋繁露》等作品。在这部书里,他孔子、孟子刻画成两个虽然有智慧却也有些迂腐的老师模样。而董、朱二人则是两个歪曲老师所讲道理的坏学生头。

这部《儒家说》的漫画,可是费了他好大的功夫。不说别的,光是为了查证一个观点就要来来回回翻好几遍书。为了查资料,他最近都很少外出疯玩,这让方冬梅放心了不少。

一入秋天气冷得特别快,九月末十月初就已经出现的初霜,随着温度的下降,沼气池里的产气量也一度降了下来,后来技术人员往里面加入了一些煤粉和酒糟废液,情况才有所好转。沼气电机的研制进度还在继续,技术部门用一台旧的柴油电机进行改装,据说一切还算顺利。

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1o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向八路军、新四军出“皓电”称:第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所属部队:1、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2、不遵编制数量自由扩充;3、不服从中央命令破坏行政系统;4、不打敌人专事并吞友军。以上四端,实为所谓摩擦事件生之根本,亦即第十八集团军与新四军非法行动之事实。

11月9日,党中央以上述受令者朱、彭、叶、项四人名义给何、白复电(即“佳电”),驳斥了他们造谣诬蔑,揭露了他们为投降日寇扫清道路而策动的阴谋,同时表示为了顾全大局、坚持团结抗日,可以把皖南的防队全部北调,“同意将安徽南部的新四军部队调到长江以北”,华中的部队则不能退让。

但是新四军并未如皓电及党中央所言随即移防。另一方面,因迟迟未见移防,同年12月3日,蒋委员长致电叶挺:“新四军应在繁昌、铜陵渡过长江,在江苏无为附近集中,然后按规定路线北上。”

12月中旬之后,国民党通过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也是新四军名义上的顶头上司)再三下令催促新四军于12月底以前北渡过江,而按照国民党指定的北渡地点,则是日伪军的强大力量所在。所以,新四军在如何北渡,何时北渡,走什么路线北渡方面与国民党展开了斗志斗勇的周旋。

12月23日,军委命令皖南部队全部以战备姿态绕道茂林、三溪、宁国、朗溪到溧阳,然后待机北渡。26日,又电令项英,对他们一再拖延、迟迟不愿北移提出了批评。

12月28日项英召开会议,决定遵守**中央指定的北移路线:向南绕道茂林、三溪、旌德、宁国,迂回天目山到溧阳。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ooo多人由云岭出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ooo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杀害;皖南事变生后,周副主席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1月2o日,党中央下令重建新四军军部。

热门小说推荐
太平欢

太平欢

简介关于太平欢江稚鱼得到了大巫传承,原以为从此一路坦途,没想到一路坦途中布满郡王殿下的套路。她以为只是人海中的一个对视,原来是郡王殿下刻意制造的偶遇。她以为郡王殿箭无虚,是在教导顽劣的兄弟,却原来是他在她面前展示武力值。她以为她帮了朋友的小忙,朋友为答谢才送了她贵重礼物,却原来连帮忙都是他设计的,只为名正言顺的送她东西。她以为的马车故障,原来是郡主殿下让人下的黑手,只为顺道让她搭乘自己的马车。人后腹黑不要脸毒舌的郡王殿下,收起自己的大尾巴,在她面前装成个善解人意的谦谦君子,套路大套接小套,江稚鱼稀里糊涂就被人拐走了。...

我的妹妹是先知

我的妹妹是先知

人们说冲锋陷阵才是勇敢,盾牌只是懦弱者的遮羞布人们说前人智慧越后人,后来者最好虚心受教人们说种族的高贵或低贱,是天生而不可逾越人们说真理早已写在教条里,质疑者愚蠢又可笑人们错了。成见和偏见是世...

开局:一个民国位面

开局:一个民国位面

如果你能往返一个‘特殊’的民国世界,你会做什么?富甲天下,妻妾成群?提笔报国,文压天下?秣马厉兵,封王拜将?还是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ps本书又名诸天从民国开始。...

诡刺

诡刺

在特种部队,狙击手的代号,一般用鹰,擅长丛林狙击的狙击手,叫绿鹰,精通山地作战的,叫山鹰。  专门负责保护重要目标的职业军人,或者在战场上负责...

重生军嫂有点甜

重生军嫂有点甜

季安宁重生了。重回1988年,变成了又肥又懒的丑媳妇。但老天却给了她一个根正苗红,宽肩窄腰,身高一米八几的军官老公。季安宁咬咬牙,军嫂不好当,尤其有一个优秀帅气的军官老公,军嫂更不好当!...

宫墙挽心

宫墙挽心

简介关于宫墙挽心(宫斗无穿越无重生古色古香虐文)赵清婉出身普通商贾之家,此生最大夙愿,是与年少便中意的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子相守一生,过寻常的烟火日子。却不想,与她相识于微时的一阴郁落魄小子,有朝一日成了万人之上的帝王。他心心念念于她多年,力排众议,一纸召书,让她成了他的皇后。从此,她困于深宫,历经沉浮,与他半生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