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3节(第1页)

今年因荣清先生途扬州讲学,兼设接风宴,前来的不光当地文界名流,还有正谊书院、乐仪书院的三两学子。

面前手稿如山,已有书社来人择了本细细翻阅。

此次集会除了饮酒吟诗,还有一重要目的。明年春各大书铺就该有新本子源源不断地上市,尤其过年时,人人有钱又有闲,销售额能抵过平时的好几个月。

而交由官府审阅,送至刻坊,等待印制成书,种种手续少说一月,必须提前择好书目并与作者订契书。

现在正是寻书的大好时机。

周鸿随手抽出一本,这个名字他从没听过。意兴阑珊地翻开,竟是本饮食图谱。

看了几页,他不由挑眉,坐正认真读起来。

书院里的学子多爱风花雪月,有人读至动容处,眼泪啪嗒啪嗒直掉。

周鸿抹抹眼睛,也险些泪水涟涟。

饮食风味如此跃然纸上,是想馋死我吗?!

厅中另一端,拥着数侃侃而谈的文人雅士。林绣捧着自己手稿,满脸笑地游走于人堆。

若一直往前,就能看见常来吃软包的老熟人周郎君。可惜她这会让人簇着,实在□□乏力。

酒意上头,不少人聊得热火朝天,拿着手稿各自传看。有熟人引荐来,或她这般“自荐”的,也有自带一大批粉丝的。

譬如此刻身侧之人正大赞时雨公子新出的话本。

这位“公子”林绣还真听说过。他从前在城隍庙前卖猪肉,自己总去买,只是后来搬进城内新宅,就没多见过。

估计润笔费不菲。三千还是五千?林绣闲闲地猜测,想到自己又有些惆怅,那日她还曾托人送过温居礼呢!

“此情缠绵悱恻,实在催人泪下。”

“怪不得连纸价都跟着涨了一波。”

附和着周围人的谈话,林绣心中有些怀疑。我是不是该更接地气些?或者增添锅碗瓢盆的二三爱情故事?

一年长些的郎君先打断了她的胡思乱想。

“食汇集?”

那人面上浮起笑意,“前人所著《梅园录》之流,谈及美食,只遗憾有讲酒的,有讲茶的,却少有人将美食之道一一说来。”

林绣也笑,“一日三餐,四时节令,五味荟萃。不光是美味,更是人情。在下正想着增补添益,才做此书。”

书铺掌柜翻阅着连连点头,“小娘子书里妙语连珠的,甚是有趣。”

听他话里肯定意味,林绣不免欣喜。

“只是”他顿了顿,“书铺开架售书和官家不同,要考虑销量。毕竟每年印刷数量有限,必须精中取精,有所取舍。”

他巧妙把后头的话咽回去。

若大批印售,利润肯定当先。卖得最好的往往是传奇小说,或才子佳人的话本。这食册些得颇有意趣,只怕受众不大。

林绣自然考虑过这些,“若单单写食道可能无趣。但辅以故事与绘画,略为整合编纂,刊行后许能风行。”

看书社老板点头,她继续趁热打铁,“譬如前人所作食珍录,除了古文、时文和小说,算是翻梓最多次的书籍。”

林绣把目光转向一捧着食册看得津津有味的人,“至于销量如意馆蒙街坊们光顾,人流不小,若顺势售书也未必不好。”

书铺掌柜先惊了一跳,“莫非,您就是如意馆的林掌柜?!”

旁几位也纷纷看向她,“早闻大名,未曾拜会,实在可惜。”

“原来是林掌柜,难怪得如此妙语。”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