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5章 和你说细节(第1页)

“小苏老师,那想要避免纠纷该怎么办?”

李书瑶挥勤奋好学的精神,一副求教的样子。

不像是翰林院里的智囊,夫子们,他们一开口就是为君之道,一系列大道理,起初听一听还能被糊住,久而久之听多了,耳朵也起茧子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再建立一本以人为关键的图册。”

苏逸的声音不急不躁,有一种娓娓道来一般的诉说感,让人忍不住侧耳倾听。

“以往丈量土地所画的图册,都是单独存在的,根本不能体现出田产实际拥有者的身份。”

“所以一旦出了问题,就会产生纠纷。”

“以往征税,因为资料短缺的原因,都是面向田产收税。”

“简单来说,谁种地,谁交税。”

“这就导致了明明田产收益不明确,拿周家和刘家的纠纷来举例子。”

“周汝廉杀了刘寅初,占了他家的地,但交税的时候都是交田产的税,只要把税交了,这块田就是‘干净的’,所以体现不出来实际所有权已经变化了的事实。”

“问题,就会出现在这里。”

李书瑶自然是清楚,大夏的税收方式是她父皇定下来的。

可是没想到,这里面的弊病竟然如此严重。

“百姓纳税,历来都是去户部衙门交,只有交不起的时候户部官员才会上门来找,可地契上又没有写名字,他们只确保税交上去就行了,根本不管地是谁的。”

“这就间接造成了土地私下买卖越来越严重。”

“所以想要杜绝这种情况,就必须朝廷把土地所有者的名册统计出来。”

苏逸说的,正是鱼鳞图册和黄册的制度。

都说鱼鳞图册是一项跨时代的壮举,殊不知需要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挥最大功效。

鱼鳞图册以田为主,记录田产质量,土地肥沃情况和具体位置。

黄册则是以人为主,记录人口籍贯,职业出身,财产多寡。

在大夏这个时代,苏逸观察过,朝廷顶多记录人口流动的情况,对具体事宜过问不多,只会简单记录。

这就会造成严重的土地私自买卖,才会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听苏逸讲完,李书瑶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人口。。。。。。土地。。。。。。。”

她喃喃自语的重复了一遍。

“没错,两者要结合。”

“缺一不可。”

苏逸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

这时上官玲珑忽然开口问道:“我还是有些不懂。”

“苏先生说的人口记录到底有什么用,京中百姓有数百万人,整个大夏更是数千万之多,想统计人口绝非一日可以完成的工作。”

“朝中官员就算再多也难以计量这么多的百姓啊。”

李书瑶负责管理,上官玲珑负责推动执行。

朝廷当然可以上下嘴皮子一碰,轻飘飘的制定出政令,可下面的小吏就要跑断腿了。

若是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她,上官玲珑肯定不会同意。

苏逸有点讶异,这还需要自己说吗?

可他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

没试过,当然不知道好不好。

“举个栗子。”

“甲村和乙村,都有一千口人,两个村子都大水了,你该调配粮食过去,这时候怎么确定多寡呢?”

上官玲珑理直气壮。

“一千口受灾百姓,就按一千口人的粮食来算啊。”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