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 115 章 朱元璋 显扬啊你不知道 咱大明亏大发了(第1页)

“。。。儿臣遵旨!”

朱标拱手行了一礼,缓缓上前几步,走到丹陛边缘,对吴忧微微点了点头,

而后对大明沿海各省,所设卫所、军士数量,以及倭寇如何频频突袭沿海各省,

如何残杀大明百姓,包括倭国内的局势等等,尽皆娓娓道来!

此时的奉天殿内,除了太子朱标充满了磁性的嗓音之外,并无任何杂音,

众人尽皆凝神静气的站在堂下,无一丝不耐之色!

。。。他们很清楚,今日的朝会,如若不商量出个章程来,恐怕别想散朝!

并且,依照朱元璋的性格,若是此事没个章程,往后的日子里,。。。众人都别想好过!

而吴忧同样是一言不的认真倾听着太子朱标,对于各种情况的介绍,。。。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更何况,吴忧对于倭寇,可以说比任何人都清楚,那弹丸之地在未来,将会给我华夏民族,带来怎样的灾难!

。。。因此,吴忧对于倭国,从来都只有一个打算!

但是,不管吴忧作何打算,都得将对方的大致情况,先了解清楚,才好“对症下药”不是?

其中太子朱标所叙述的,比如倭国内部,正处于南北混战之局面,倭国内部动荡不安,倭国百姓民不聊生。。

以及大明沿海,那些频频侵扰大明疆域,残杀大明百姓的倭寇来历,尽是一清二楚!

但对于明初,沿海各省的军力布防等事宜,吴忧却只是一知半解!

。。。所谓知己知彼,连自家的实力都不清楚,又何谈其他呢?

直至一刻钟后,朱标才将敌我双方,他所了解的各种情况,详细的阐述了一遍!

待朱标叙述完毕,朱元璋向其点了点头,而后望向吴忧,沉声道:

“。。。目前,经过了众大臣的商讨,咱总结了一下,大致是以下几种方案!

一是认为倭寇乃癣疥之疾,不足为虑,听之任之即可!

二是认为只有先肃清内部之贼,断绝倭寇的情报来源,。。。再开门揖盗!

三是双管齐下,肃清与倭寇暗中勾连之内贼的同时,亦扬帆入海,主动寻找倭寇踪迹,一个个岛屿清剿过去!

四是内迁沿海居民,而后在沿海各省,增设卫所,增添军士,。。。以备倭患!”

说完,朱元璋缓缓起身,双手负于身后,不急不缓的上前几步,凝视着吴忧,肃声道:

“。。。所谓集思广益,尔身为内阁学士,咱想听一听你的看法,

认为以上四个方案,哪一个更为恰当?”

闻言,吴忧先是沉默了片刻,而后拱了拱手,斩钉截铁的说道:

“。。。臣以为,以上四种方案,皆不可行!”

此话一出,犹如深潭之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令原本寂静的朝堂上,瞬间出现了一片吵杂之声!

众臣之间,交头接耳的同时,望着吴忧的眼神各异!

有好奇,有期待,有不屑,也有嫉妒。。。

本就对年纪轻轻,却已入阁,拥有拟票之权的同时,又对其深得皇上的宠信,而深怀嫉妒的大臣,

此刻望向他的目光,更是充满了难言的意味!

而另一些大臣的眼中,却是露出了浓浓的好奇之色,

。。毕竟,满朝文武大臣,商议了这许久,却依旧无法拿出,对付倭寇行之有效的策略!

此刻却陡然听闻,吴忧或还有其他的建议,这不得不令人感到好奇!

。。。当然,其中也不无趁此时机,称一称这位麟德殿学士,兼内阁阁臣之一的吴忧,到底有多少斤两的意思!

看看其又能否担当的起,他如今所拥有的职位!

而太子朱标,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等少数人,眼中则是露出了一丝期待之色,

毕竟,他们几人都曾与吴忧对面交谈过,对于吴忧的能力,倒并无怀疑!

而朱元璋闻言,则是心中一动,眼中掠过一抹精光,却是不露声色,淡然道:

“。。。吴学士既然对于以上四种方案,皆不认同,那就说一说你的高见吧!”

“。。。高见谈不上,只是微臣的些许浅见而已!”

自动无视了一些不太友好的目光,吴忧先是躬身行了一礼,待直起身之后,将目光落在了户部尚书沈立本身上:

“。。。敢问沈大人,自沿海各省设立卫所以来,每年用于沿海四十八卫所,三十二万余军士的军费,大约占去了国库几成?

自沿海设立卫所以来,又一共用去了朝廷多少钱粮?”

沈立本虽升任户部尚书仅一年有余,可对于户部往年的收支情况,亦是时常翻阅,以做参考!

。。。因此,面对吴忧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沈立本几乎不用思考,就已给出了答案!

“。。。沿海各省卫所军士,每年的军饷,及兵器维护,损耗,军服,棉被,调运等其他损耗皆算在一起,大致占去国库每年收入的两成,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