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8章 主动请缨(第1页)

太极殿上。

说话之人头花白,脸上一排排皱纹推挤着,老人名叫周铭,时任户部尚书,掌管着全国的钱粮,可谓是权力极大。

周铭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苦着,让太子李建成和大殿上的众臣都不禁动容。

对于周铭这个老臣,几乎所有人都是极为尊重的,他从隋朝开始就掌管着国库,为人大公无私,一心想的都是怎样让老百姓的生活能够变得更好。

而且对于钱粮的计算极为精通,这些种种便就成了他虽然是前朝旧臣,但依旧能在唐朝继续掌握国库的原因。

“周大人,大家都知道户部现在不容易,但战事要紧,到时候万一突厥要是突然打过来,那就真的是生灵涂炭了。”宰相裴寂劝谏道。

“是啊,周大人,战事要紧。”太子李建成也开口。

“殿下和裴大人说的老臣也知道,不是老臣不支持,只是户部实在是没钱了。”周铭不断诉苦的说着。

太子眉头微微皱起,他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了,心中不禁想到没钱真是什么都办不好。

就在这时,太极殿内靠近最后方的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一道身影缓缓站了出来。

看见此人的身影,太子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喜色,因为这人正是他的太子洗马官魏征。

按照规矩来说此时的魏征是没资格站在太极殿上随众臣一起商议朝政的,但由于现在是太子监国,所以就破例让其上殿了。

之间魏征虽说自身的品级较低,但浑身气势却是丝毫不弱,嗓音洪亮的开口道:“殿下,臣有一计,可有效预防突厥南下,又不需要消耗太多的银两。”

太子微微一愣,顿时脸上大喜之色浮现,“魏大人快请讲。”

这时,大殿之上的众臣也都是将目光全部聚集在魏征的身上。

只见其铿锵有力的开口说道:“殿下,其实边境地区就有数万余将士,并不需要从长安调遣士兵出。

虽说边境将士大多战力不佳,但只需派一大将统一指挥,将突厥抵御在边境外一段时间应该问题不大。

而有了这段时间的缓冲,朝廷再调遣大军前去支援也是来得及的。”

魏征话音刚落,大殿上众臣再看向其的眼神却是变了样子,以前他们虽说也听过魏征的名头,但是其一直在太子属官中任职,具体是不是徒有虚名他们也不知道。

但此刻的这番言论,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魏征的才华。

不过,高台上的太子李建成似乎在魏征的这番话中还听出了些什么东西,嘴角笑意浮现,当即顺着魏征的话说道:

“那既然如此,魏大人对于这个大将的人选有没有一个推荐?”

魏征心中也是一喜,他明白太子听懂了自己的意思,也是立刻开口道:“殿下,如今大唐能征善战者非秦王府莫属,如那尉迟敬德、程咬金、侯君集等皆可派往,若是为了保险起见,将着三人一同派往更好。”

此话一出,殿上众臣对于魏征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几分。

魏征的这条计策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既解决了突厥南下的问题,还顺手削弱了秦王李世民的力量。

而且还有一点十分重要,这是在拿大义压人,此时的秦王若是拒绝,则是陷国家和百姓于不顾,而若是同意,则秦王府的力量被削弱至最低点,甚至于连自身安全都保护不了,只得任人拿捏。

“秦王,这些人都是你秦王府的属官,你认为该当如何?”太子李建成满脸笑意的开口道,他对于接下来秦王的回答也是十分好奇。

而大殿之上的众臣也是将目光调整到秦王李世民身上,甚至可以说李世民接下来的答话,直接决定了他还能否具有与太子继续争锋的实力。

谁知,意外却在此时出现了。

就在李世民即将迈出一步回答的瞬间,在他后方的王权宁轻叹一声,率先一步迈了出来。

“殿下,臣愿率兵前往。”王权宁坚定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上。

众臣看着这一幕,纷纷心中荡漾,以前他们虽说都知道王权宁和秦王李世民的关系十分不错,但毕竟王权宁还挂着一个太子太保的头衔,明面上二人还是没什么往来的。

但现在这一幕,却是出乎了众臣的意料,此时王权宁站出来已经算是彻底的站在秦王一方了,而且这还是在太子监国的情况下。

这到底是说王权宁傻呢?还是说他与秦王的情义深重呢?

“王大人,你可是太子太保,还要确定前往北方吗?”太子李建成脸色极为阴沉的说道,同时,他还特意提醒了一句王权宁的太子太保头衔,警告意味十足。

不过台下的王权宁语气依旧极为坚定的开口:“殿下,臣愿保家卫国,守卫边疆,自愿前往。”

“好好好。”太子一连三个好字从嘴中挤出,“那就祝王大人一路顺风。”

而太极殿最后面的魏征对于王权宁的突然跳出也是感到十分意外,本来这时一次对秦王府力量削弱的绝佳机会,而且这个计谋几乎是无懈可机,但此时却是因为王权宁而流产了。

而且,对于王权宁的主动请缨,太子和众臣都还反对不了,毕竟就相比如尉迟敬德那些人,王权宁显然是更为合适一些。

大殿之上,前方李世民扭头看向还站在大殿中央的王权宁,两人眼神在空中碰撞,一切溢于言表。

自此,前往北方统领各军的人选算是定下了。

某处庄园之内,四周大片的青草树木将其环绕着,这些绿色植物不断的散出清凉气息,将上方那火球般太阳喷射出的热量抵御在外。

整个庄园之内的温度都要比外界地上好几度,再加上绿色植物的洗礼,使得人格外的舒适,若是长期待在这样的环境下恐怕寿命都要延长几岁。

这里正是唐皇李渊的避暑之地,虽说是让太子和裴寂在监国,但他们还是会每天都给李渊写一封奏折汇报当天生的事宜。

而此时的李渊,手上正拿着一个奏折扫过,脸上阴沉之色浮现,口中更是喃喃自语:

“好一个王权宁,好一个朕亲封的太子太保,既然你那么喜欢镇守北方,就不要回来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