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5章 产业艰难马需夜草(第1页)

这问题。。。

有点难以回答啊。

如果说放过,显得太虚伪。

如果否定又可能伤了这耿直汉子的心。

赵斌只能笑着反问道:“如果他要离去,你觉得应该放他走么?”

“我…我不知道。”

李豹迷茫了一番后,咬牙说道:“不…如果他真要走,那我会出手杀了他。绝不能让他坏了二郎你苦心经营的安排。”

赵斌大笑着揽住他的肩膀道:“哈哈,不会的,他只要有脑子就一定不会走。而且,我估计你也打不过他。”

李豹老脸一红,嘴硬道:“哼,那可不一定,要打过才知道…”

“那你可得抓紧时间去找他切磋了,我估计再过段时间我们的田英雄就没时间了。。。”

。。。。。

整个赵家庄,当前拥有良田三千多亩。

主要得益于刘坤当上县尉后,给了给很大的实惠。将一大片靠近河渠的肥沃公田全都当做普通田划到了赵家庄名下。

使得赵家庄一跃成为了石泉县这个小地方最大的几个大户之一。

此举几乎将庄子附近所有的良田全都收入囊中。

接下去要想再侵吞土地,要么是购入附近的劣田或往北边山林去自行开荒梯田,要么是去争夺靠近县城的那些很热的土地。

算是暂时陷入了扩张瓶颈之中。

赵家庄当前共有浮客加佃户大约18o余人,因庄主赵文武乐善好施,善待庄户的名声在外,这些人的数量还在稳步上升。

不过限于农田数量,想进来已经不容易。

这在石泉县这个缺少人力的地方,堪称一股清流。

但城中其他的乡绅地主见了也只能干瞪眼。

有刘业罩着,他们只能偷偷抱怨几句不良竞争的份。

况且赵斌对县衙中日子同样不好过的普通小吏也多有资助,古人多少还是讲点节操的,往往私底下会多有维护。

所以赵家庄在石泉县的名声极好,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敌视。

以这3ooo多亩良田的产量,只要不遇灾年足够养活这些庄户,并且赵斌自己每年也能获3ooo石以上的粮食提成。

这还是他额外优待庄户的情况下,换成一般地主,至少能弄到手6ooo石来。

不过没关系,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庄户们多分去的粮食如果吃不完,赵斌照样可以原地回购,无非是几千贯钱的事情。

这部分粮食赵斌已经想好了,先优先建立一个平济仓提高庄子的抗灾能力,顺便坐实自己大善人的名声。

古代法制意识相对单薄,朝廷维护社会秩序需要通过维护好贤良忠孝的普世价值。

甚至评价一个官员的忠奸也是由此来定义的。

一旦这些垮了,那必然世道大乱。

因此名声这东西是非常牛逼的护身符,有了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名号,即使日后刘业被调走了,只要不遇到郭碌那种极品也不敢随便动他。

(平济仓是民间大户创立的社会公益粮仓,遇到灾年可以将粮食借给困难百姓,来年收获了或者赚到钱了稍微加点添头还回去就可以。)

到时候多余的粮食,赵斌视情况用来支援龙王寨那边的消耗。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