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章 左相来访(第2页)

看来是想问很久了,这是怕我跑了不成,安弘察嘴角抽抽。

“接父皇的旨意,在做育种增产实验。”

“育种?增产?”李铁来了兴趣,“殿下此话怎讲?”

“就是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秧苗生长所需的东西,再有针对性的补充。吃得好,秧苗自然就会长得好,产量也就高了。”

李铁若有所思,抬手捋了捋胡子。“那便是说,殿下已找到增产之方,只是尚需时间验证是否可行。”

“也能这么说吧。”

“那老臣便斗胆问一句,殿下验证的结论预计何时能出呢?”

“嗯。。。。。。”安弘察陷入了沉思,“若是需要初步的成果,那现下已是有了,过几日请父皇过庄一看便知。若是要等粮食收成,那便是中秋前后了。”

“中秋前后,时间有些长了。北方天寒地冻,再播种就已是来年开春了。”李铁皱眉。“殿下,就没有些快点的法子吗?”

“水稻的生长周期就是这么久,人力难违。”安弘察摇了摇头,“除非。。。。。。”

安弘察有些犹豫,不知道该怎么说。

顾勉看出了他的为难,开口说道:“殿下可有为难之处?”

“其实最快的验证方法并非用稻种,而是菜苗。菜苗长得快,生长周期短,更为直观,也能省下不少时间。”

顾勉接话:“殿下是害怕水稻和菜苗有所差异,增产之法有变?”

安弘察点了点头,“这是其一。”

“其二是水稻和菜苗所需求的肥料量不同,增产之成本难以核定。”

“成本?殿下,何解?”顾勉不太理解。

“即粮食增产所获收益,应当比育种施肥之额外投入来的多,有利可图,百姓才有意愿实验新法。”李铁倒是听懂了。

“正是此理。”安弘察继续说道,“若是在早期,产出少于投入,那还可增补贴以推广。可补贴也是权宜之计,非长久之策。”

两人点头,均赞同安弘察的看法。李铁却注意到了安弘察提到的另一个词,“补贴?”

“是的,补贴。”

安弘察说道:“本宫有查阅过经史文集,现历朝历代试图‘减税’时,大多从纳税环节入手。比如隋朝文帝,便是调低了田租户的应纳税额,减少了服役天数,还废除了盐、酒官营制度,停征盐酒税。

又或是在一定范围内,给特定对象减免,比如汉昭帝元始二年,便给蚕麦伤的农户减税。”

“可本宫仔细考察过,现减税的坏处也同样明显。”

他顿了顿,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两位皆熟悉政务,减税的章法,我就不细讲了。减税,乃是普惠性质。但凡在减免范围内,家财万贯的富农要减,家大业大的世家大族也要减,朝廷平白无故少了这些税赋,既不合理,也不公平。”

“正如前些日子朝会上争吵的论点,该给谁减免,是目前最大的难处。”

李铁同意他的看法。

“本宫思来想去,觉得有两条路子可以既规避减税的问题,又能达到降负的效果。这其一,便是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李铁与顾勉皆是一惊。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