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2章 摩托车(第1页)

马骥不是要问李红梅还有没有合适的四合院了。

这个问题他早就问过了,燕京符合马骥标准的四合院,要么被房主翻新准备卖高价,要么房主根本不缺钱,根本不会对外出售。

马骥四合院所在的那个社区,也就马俊杰在出售。

想买也买不到了,不得不说,马骥还是很幸运的。

其他四合院也有,但涨幅都很有限。

也就从4ooo块的单价,涨到1o万块左右,2o年才25倍的涨幅。

马骥又对燕京不是很了解,哪片地区更能升值,他把握不住。

马骥叫住李红梅,是看到了李红梅那辆摩托车。

马骥上一世在东山省泉城市生活了四十年。

因为泉城市地下有泉脉,没有像其他沿海省会城市那样为了城市的展,早早的修建地铁。

主要担心破坏地下的泉脉。

随着科技的展,在2o23年地铁也搬上了泉城市的日程。

北有黄河,南有丘陵的泉城,限制住了南北方向的展。

只能向东西方向展,当人口增长到1ooo万的时候,车辆越来越多,停车困难,交通早晚高峰时易生拥堵。

医院和景区等公共场所人满为患,找个车位都可能需要二十分钟。

在泉城,市民公认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

马骥原来送外卖也是骑的摩托车,因为电动车很难满足他一天高强度的外卖工作。

不知道要充多少次电,要换多少块电瓶?

算起来,还是摩托车性价比更好,有换电瓶、充电的时间,完全可以多送几单。

想到二线城市,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都有小轿车,都已经拥堵成这样了。

就更不要谈一线城市了。

燕京,人口更多更密集,车辆也更多。

但是燕京的魅力实在太大了。

来的人实在太多了。

迫不得已进行了限制,保证最起码的通行效率,所有人都是支持的。

马骥更是十分理解的。

但作为重生者,他就要对2o年后的交通工具有所规划。

当他看第一次看到李红梅的摩托车时,就想买几辆摩托车,用作以后的家庭出行。

“红梅姐,你的摩托车是哪里买的?多少钱?我也想买。”

“你一个大老板,还骑什么摩托车?你买个小轿车多好啊。”李红梅再也不敢轻视马骥了,她觉得也只有汽车才能配得上马骥的身份地位。

“你不看我这两套花出去多少了,我哪还有钱买汽车呀?”

马骥这两天,买四合院花了135万,买两套学区6o万,还有李红梅的中介费元,房产交易税费5ooo元,合计197万元。

来燕京前,他还觉得手里213万非常多呢?

才来两天,买了三套房产,手里就剩16万了。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买的都是必需品,就如马上要买的摩托车一样,都是必须花的钱。

“你现在想买摩托车的话,还真是是时候,现在燕京会展中心正举办摩托车展销会。

要不我带你去看看?

听说来了不少的豪车,搞特价优惠呢?”

现在的人们听到了一个降价促销,哪怕没有用也会买。

更何况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能办展销会的商品,都是一些生活必需品,更是人们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好东西。

马骥道:“好啊,这个点他们下班了没有?”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