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十章 人心向背(第1页)

辽人问题,朱由校是知道的,后世争论也不少。

熊廷弼也曾多次上书过,表示对辽人不信任,要求派客兵来辽作战,不能雇佣辽东本地人。

理由是辽人浸染胡俗,贼杀其身及其父母妻子,不恨,而公家一有差役,则怨不绝口。遣为奸细,输心用命,而公家派使守城,虽臣以哭泣感之,而亦不动。

这确实也是实情,明清战争的前期,辽军望风而逃、一触即溃,辽民甘为汉奸细作,辽人不肯报效朝廷,无心抗敌的现象确实很多。当然朱由校也明了其中缘由。

根据杨涟所言来看,固然辽人确实不行,但并不都是辽人“浸染胡俗”造成的,而是明朝长期以来在辽东的苛税恶政造成的,并非“辽人皆贼也”,而是“朝廷相逼辽人为贼也”。

也确实如此,“朝廷相逼辽人为贼也”的现象是李成梁晚年的贪得无厌与高淮乱辽造成的后果。

万历二十七年三月,万历派太监高淮“往辽东开矿征税”,高淮仅仅到辽一个月后,就迫不及待掠夺民财官吏,并且干预辽东政局。

比如万历三十四年(16o6),贼酋长昂率领万人入侵山海关东,当地守军已经成功将其击退,可高淮得到消息后,非得逼着各城官军全面追击,致使辽东各城镇防卫空虚。

其后罢辽东总兵马林,羞辱韩立功,活活打死巡捕张汝立,仅仅是因为他“不避参随”,亦视辽东官吏为草芥。

其次就是疯狂搜刮。高淮的本行就是勒索,但辽东不同于别处,此地“种惟一黍,岁止一熟,而雨旸不若,处处皆荒”,加上地处边塞,所以经济十分落后。现在高淮又来刮地皮,敲骨吸髓,逼得辽人岂不为贼。

当时的辽东巡抚李化龙曾说,辽阳大户原本有47家,皆有数千资产,但“为淮搜索已尽”,全都破败。大户尚且顶不住,普通百姓可想而知。所以当时的辽东百姓唱到“辽人无脑,皆淮剜之,辽人无髓,皆淮汲之”。

而作为辽镇总兵,素有威望的李成梁不仅不敢反对高淮,反而随波逐流,勾结高淮,狼狈为奸。甚至当时就有流言两人深相结,辽人逾不可支矣。谣云:辽人无脑,皆淮剜之,辽人无髓,皆淮吸之。实成梁代剜之,代吸之矣。

在他们两人狼狈为奸、荒唐不堪的共同作用之下,辽东形势全面恶化,辽人言我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再看几时不罢(矿税),也都钻入夷地,自在过活去罢。

所以在努尔哈赤起兵前,辽人对朝廷已然不信任了,民心已经投向奴酋,有与老奴暗通款曲者,也有期待老奴攻取辽东解救辽人与水火者,更有为老奴出谋划策的辽人。

乃至萨尔浒之战时候,竞相给老奴送情报,“奴酋擅东方富殖,馅饵辽人,而辽人久为所用故辽中举动,奴酋全知之。”

后起兵攻明,多凭借辽人为奸细,破抚顺、辽沈、广宁,莫不如此。甚至出现破城后“民家多启扉张炬若有待,妇女亦盛饰迎门。”

历史上的辽沈之战,辽阳就是在降夷和投靠清军的辽人里因外和下被攻破的。“以角楼火起破的,系辽人为内应。闻辽城中私通李永芳者凡数十家相与约期举事。”

沈阳被攻破也是一样的,也是显示袁应泰战败,城中降夷与辽人内应鼓噪城破导致军心大乱。因此他也会派锦衣卫去辽东,纠察这些奸细。

杨涟在题本上接着说道:

“现今辽东等地流言,说建虏见辽人压迫如此,战前皆会散播谣言,说其有七大恨,辽人有四大恨,不入弃明而来,来者皆有房同住、有粮同食、有田同耕。此等谣言流传甚广,不可不察!”

杨涟的题本让朱由校看到了辽东的另一暗面,辽人心不归朝廷,情愿敢当奸细。都是朝廷做的太过,既然朝廷都不让他们活,那他们就找活法,这也难怪熊廷弼这么不信任他们的。

这也让他曾在后世某乎上看到个史料。

说的是1634年于宣府大同俘获一批后金汉军,其多为辽东边军出身。问及为毛给女真卖命?答曰投降后,每人分得老婆1个牛羊8只外加1头毛驴。这与辽东明军每个月都活不下去真的是鲜明的对比。

但他也知道这种努尔哈赤假意拉拢辽人的做法持续不了多久,再过几年辽东大旱,那个时候建虏的后勤压力必然增大,必然会把屠刀转向投靠的辽人。

历史上也是如此,当境内遭逢天灾,粮草不济时,努尔哈赤竟“杀尽辽东『无谷』汉人”,就是不从事农耕、为八旗奴仆的汉人皆被他杀尽。

所以这打仗打的不只是军事、还有经济,尤其是人心向背!

这让他更加坚定辽东屯田、开海运的决心,一定要干,还反腐、锄奸,只有与后金形成鲜明对比,让辽东人心归附朝廷。

还要重用一些辽人,他心里清楚辽东并不是人人都心向建虏,大部分还是对朝廷是忠心的。将门也有许多人才,比如曹文诏、曹变蛟、祖大寿等人,都是可战之将。

毕竟客军虽好,但是太贵了,千里调兵,要有月粮,行粮,盐菜银,还要有安家费,要建设营房,要工部新武器,还可能有兵变之虞,说白了,用这些辽人守辽土,绝非为了平定辽东,就是为了给省钱,随后把更多的钱用在刀刃上。

钱!钱!钱!

后世有句玩笑话,叫做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只要钱到位,啥都好说。

满清就是如此,乾隆年间征讨大小金川,大小金川兵不过15ooo,清朝花了7年时间,伤亡三万人,杀了四个大臣,耗银7ooo万两。

朱由校不禁想如果自己有这等财力,何愁不能剿灭区区女真!

因此明天与内阁、六部的诏对至关重要。只有想出开源节流的法子,执行下去,手上有银钱,才有可能度过危机。

辽人问题,朱由校是知道的,后世争论也不少。

熊廷弼也曾多次上书过,表示对辽人不信任,要求派客兵来辽作战,不能雇佣辽东本地人。

理由是辽人浸染胡俗,贼杀其身及其父母妻子,不恨,而公家一有差役,则怨不绝口。遣为奸细,输心用命,而公家派使守城,虽臣以哭泣感之,而亦不动。

这确实也是实情,明清战争的前期,辽军望风而逃、一触即溃,辽民甘为汉奸细作,辽人不肯报效朝廷,无心抗敌的现象确实很多。当然朱由校也明了其中缘由。

根据杨涟所言来看,固然辽人确实不行,但并不都是辽人“浸染胡俗”造成的,而是明朝长期以来在辽东的苛税恶政造成的,并非“辽人皆贼也”,而是“朝廷相逼辽人为贼也”。

也确实如此,“朝廷相逼辽人为贼也”的现象是李成梁晚年的贪得无厌与高淮乱辽造成的后果。

万历二十七年三月,万历派太监高淮“往辽东开矿征税”,高淮仅仅到辽一个月后,就迫不及待掠夺民财官吏,并且干预辽东政局。

比如万历三十四年(16o6),贼酋长昂率领万人入侵山海关东,当地守军已经成功将其击退,可高淮得到消息后,非得逼着各城官军全面追击,致使辽东各城镇防卫空虚。

其后罢辽东总兵马林,羞辱韩立功,活活打死巡捕张汝立,仅仅是因为他“不避参随”,亦视辽东官吏为草芥。

其次就是疯狂搜刮。高淮的本行就是勒索,但辽东不同于别处,此地“种惟一黍,岁止一熟,而雨旸不若,处处皆荒”,加上地处边塞,所以经济十分落后。现在高淮又来刮地皮,敲骨吸髓,逼得辽人岂不为贼。

热门小说推荐
穿越宋末,从琼崖崛起

穿越宋末,从琼崖崛起

简介关于穿越宋末,从琼崖崛起不种土豆红薯不卖玻璃肥皂,无女主。传统架空,非快节奏爽文。本书每日早上7点更新两章。科技尽量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本书造不出航母坦克飞机动机。正值大厦将倾,神州沦陷之际,主角穿越成为宋末三帝中最倒霉的赵昰。带领着海上漂泊的小朝廷,立足海南反攻蒙元。开铁矿烧焦炭铸火炮卷枪管,改战船,制火箭朱迪生高爆炸药木托定装榴弹赵昰以八百年的科技积累,重塑宋军海师,提前拉开了风帆战列舰的序幕。宋舸所至,不留片板,驱逐鞑虏,还我河山。(本文为架空历史小说,无手搓神技,所有科技尽量贴近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

快穿之夺回女主光环

快穿之夺回女主光环

简介关于快穿之夺回女主光环有一些女人,家世优越,相貌漂亮,她本该手握女主剧本。只因为选错了老公,信错了朋友,不仅痛失女主光环,通常还会落得家破人亡的悲剧结局。人生倒带重来,云漫不仅要夺回女主光环,虐渣打脸。还得找到真正的男主,跟他一起度过幸福快乐的一生。某男主一把拥住云漫,深情告白不用找,每次我都会主动出现,等你爱上我。...

邪医妖妃名动天下

邪医妖妃名动天下

二十二世纪的神棍女异师云婵,一朝穿越,竟嫁了个权倾朝野的异姓王爷。可打遍天下无敌手,克天克地克空气的她,一面对那位爷就立马变弱鸡,只能任其欺凌索取,各种耍流氓。某天,她好不容易找到机会逃出去,结果竟因为呼吸困难不得不回到他身边。这不科学!某偏执王爷笑的一脸妖孽认命吧婵儿,乖乖留在本王身边不好吗?云婵想不明白,却也毫无办法。直到很久,尘封的记忆被解开,她才知道,原来他是她前世欠下的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邪医妖妃名动天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综穿之孟婆来碗汤

综穿之孟婆来碗汤

很多人大概都向往过穿越重生,但是在一次次带着记忆的死去又活来之后,姜秦疲惫极了。记忆太过沉重,不论爱与恨着的人,一切都留不住。女主没有系统,没有异能,就是一个普通的不太聪明的现代姑娘第一世恶毒女配...

上班全靠一身正气

上班全靠一身正气

简介关于上班全靠一身正气软糯好欺刑警x外冷内骚法医何苗苗从小体质轻,能感受到死者死前留下的情欲,能看见死者怨气所化的怨灵。一位会看事的姑婆告诉她家人,得让她吃官家饭,破冤案,解怨气,渡亡灵,积善德,沐浴在正道之光下她才能平安活下去。为此,她穿上了那身制服,踏上了一条寻求真相的路。石洞中隐藏的女s,外出未归的少女,尘封七年的冤案,失踪宠物的踪迹随着一桩桩案子的真相大白,将一个个罪行公之于众,她逐渐明白了穿上这身衣服的含义。何苗苗冉均对于何苗苗来说,就是一颗行走的补药,亲亲抱抱可以抵御怨气。只是这颗补药脾气也太大了些,一不高兴就对她使用职场冷暴力!时不时的还要用那张最高冷禁欲的脸对她说一些最下流的话!算了,看在他长得好看的份上,那就哄哄吧!冉均他人前是矜贵有礼的正人君子,人后他暗藏龌龊卑劣的心思。不论的主动或是冷漠,都是他引诱她上钩的手段。他骄傲,自负,他就是要她主动,要她自己一步步的走向他,跟着他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