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0章(第1页)

人们对普拉托的的实力顿时起了敬畏之心。这种敬意在又有一些商人去兑钱,普拉托竟然还有钱兑时更上层楼。

消息传到一些特定人群的耳朵里时,他们却十分惊慌。

“你不是说索菲尼斯科答应不再兑钱给那小子了吗?”

“他是答应了啊!这小子又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猫头鹰币?”

“除了铸币厂还有哪里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猫头鹰币!快再去问问索菲尼科斯,他是不是骗了我们?”

索菲尼斯科被问到头上,笑眯眯地回答:“我是没有再兑钱给他了呀,那个店铺现在是我的了。我想在港口区直接设一个兑换钱币的点。放心,不会影响你们的生意,那边的费率我会和你们保持一致,你们来铸币厂换钱还是老价钱。”

质问他的人:“……”

他们不能像打压塞雷布斯那样欺负索菲尼斯科,索菲尼斯科是给他们饭碗的人,人家突然不想给了谁也没办法,何况人家还没说不给。

去质问他的人铩羽而归。

去质问索菲尼斯科的人带回索菲尼斯科涉入他们这一行的消息,雅典所有钱币兑换商都很惊慌,约了个时间凑到一起商量对策。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暂时没有办法,先观望着。

没了人找麻烦,普拉托银行第二次开张以后很顺利。唯一的麻烦可能是生意太好了点,索菲尼斯科送去的猫头鹰币常常不够换,但铸币厂产能有限,索菲尼斯科也无能为力。

索菲尼斯科不能把铸币厂的所有产品都交给普拉托,因为雅典国有银矿将出产的银锭委托给他们铸币厂加工,在普拉托之前,这是铸币厂最大最稳定的一笔生意。即便有了普拉托,他也不能放弃这笔生意。一则他身为雅典公民的有为城邦服务的义务,再则如果不和普拉托比,这笔生意收入也算丰厚。

还有从前的老客户,虽然不大重要的订单他已经尽力推掉了,但还有一些人是他不能得罪的。

索菲尼科斯不是没有想过扩大产能,但是铸造猫头鹰币需要最精湛的手艺,有这种手艺的匠人是可遇不可求的。这种匠人自由人多半都有自己的店铺,不会给别人打工,奴隶没有几个主人舍得卖掉。

索菲尼斯科只能让铸币厂的匠人们赶紧带徒弟,但这不是一时半会能见效的。

眼见着大笔的生意做不了,这可太让索菲尼斯科难受了。尤其是塞雷布斯还每次对账时都会告诉他,这次又有多少人要来兑多少钱没有兑到。每当塞雷布斯这么说时,他都觉得有一大笔的钱长着翅膀从自己的口袋里飞走。要知道在普拉托这里他赚到的可只不是铸造费,还有丰厚的兑换费用!

不用塞雷布斯催促,索菲尼斯科也知道这样不行。现在还不是航海季,等到航海季到来的时候,雅典海商云集,铸币厂这点产能根本就不够看。

索菲尼科斯很奇怪,这些年到雅典来的海商确实一年比一年多,但是也不至于淡季生意都这么好!

他不知道的是,塞雷布斯请了许多旅店的服务员宣传猫头鹰币。以前来雅典的商人或者不知道,或者兑换不便,猫头鹰币的潜力远远没有被全部挖掘出来。

索菲尼斯科更不知道的是,塞雷布斯将兑换钱币的本金从普拉托抽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普拉托的地皮从主人那里买了下来。即使房屋的主人趁火打劫,要价至少比旁边店铺高四分之一。

除了普拉托的地皮,他还用所有能动用的流动资金,将附近能买到的店铺都买了下来,甚至为了能让地皮连在一起,不惜又借了一笔不小的贷款。

他想把这一带的地价炒起来。普拉托带来的利益实在可观,而现在还仅仅只是个开始,为了以防万一,他想尽量多做一些防范。

而且雅典现在正在上升期,港口这么好的位置的店铺,买下来是稳赚不赔的,何乐不为呢?如果不是非雅典公民无权在雅典购置地产,这里的地价必然更加可观。

没有公民权的人是无权在雅典购买地产的,以前马库托利斯购买的导致他们家破产的房屋就是因为签订合同时马库托利斯尚未正式获得公民权,想强占财产的人被处死了也没有追回来,而是被城邦收归公有了。

除了买店铺,塞雷布斯其余的精力都放□□员工上。除了开业时已经招聘的那些人,他又买了几个识字的奴隶,并聘请了好几个公民与公民之子精心培养。

兑换业务渐渐走上正轨,他开始为吸储做准备了。

第77章储蓄(改错字)

塞雷布斯聘请的公民主要是学习金银成色的分辨,以及简单的做账。

古希腊数字很复杂,古希腊人尚无“位值”的概念,用来记数的是阿提卡数字的字母,例如1=ioΣ=1、5=nente=n、1o=Δeka=Δ、5o=nenteΔeka=nΔ、1oo=ekaton=……等等。这些字母可以重复四次,表达不同的数值,例如11、111、1111。众多不同的符号,给算术运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运用这样的数字做复杂的账目,不说一般人是否能胜任,就是塞雷布斯自己审查的时候也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他毫不犹豫地把阿拉伯数字拿出来传授。但是一般成年人对新知识接受的较慢,对他这个年纪的雇主也会心有疑虑,塞雷布斯观察过他们中间没有特别出众的才智之士,就没有浪费过多的精力□□,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自由人和奴隶少年们身上。

雅典城邦虽说公民间贫富差距相对较小,但毕竟还是第四等的日佣级公民最多。日佣的意思是指为主要靠为别人工作所得的薪水生活,自然富裕不到哪里去。因此虽然法律规定父母有使孩子接受教育、学会一技之长的义务,否则年老时孩子便可以不赡养父母,但这种家庭的孩子,多半都只接受了七年基础教育就出来讨生活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