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2章 改进(第1页)

“这奏本行文里大篇幅都是文书的流转,真正有用的,也就是父皇的批示、与清吏司的处理意见,剩余的都在引用前书。方才父皇还说儿臣的方案拟得可以呢,儿臣看一文不值。”

朝政完全不如理论中的那么简单,一上手,安弘察就感觉到了难。

“这幸亏没上折子,不然吵架都吵不过人。”

“你这。。。。。。”皇帝无奈,说半天还是对朝政不熟,“多看看自然也就熟了。就说那断句,全天下都是这般,还能逆天而为不成?”

“这可说不准,事在人为。”安弘察又拿起了一本新奏本翻阅了起来,“而且这算什么逆天而为,不过是些小手段罢了。”

“你这口气倒是大,怎么就小手段了?”皇帝反问道。

“这断了句,就更易学得,自然会威胁到有些人的地位了。哎呀父皇,不说这个,现在说也没有用。”安弘察翻出方才写得草稿,一把撕掉,“这玩意用不成了,儿臣得重写。”

安弘察比划了一下,这纸是长的,他有些苦恼:“父皇,你说儿臣若是让大臣们从左到右写字,现实吗?”

“怎么连写字的样式都得改了?你这脑袋瓜都在想写什么玩意?”皇帝不清楚安弘察打的是什么心思,自然也就没法拿定主意。

“就,儿臣想按文书的流转顺序一点点往后延,自然得从左往右写。最前面还是奏疏的主题,往后的框子是事项正文,再往后是父皇的批阅,后面是往的对应部门,接着是司级的具体处理意见,往后又是回转到部门审阅,接着是父皇审批,每一次流转都要写明时间,以防渎职留滞。”

一连串的转来转去,皇帝听得头都要晕了:“别往后了,你就仿着这个奏本,给朕打个样出来。”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少了那些格式上的过渡,正文并无多少,安弘察唰唰唰挥笔就写好了。

彼时皇帝才批了两本,伸向第三本的手一顿:“这么快?”

“那必须的,文思泉涌。”安弘察贫着嘴,一边把拟好的奏本递给了他。

皇帝一接过来,就看到了不同之处:“这就是说的那断句?”

看起来确实更一目了然,框内的批示也更为直白明了:“日期有了,这框内的批阅也该加上签章。”

“对。”安弘察倒也没有照搬现代的标点符号体系,太难。只是简单的用了“,”与“。”分隔开来,以示范例。

“确实比方才那版更好,这从左到右也看得更为便捷。”自家崽子这想法真的是一个接一个,还各个都更好。

他拍板:“宣丞相并各部议事,哦,礼部尚书就暂且不用来了。”

“啊?”这么雷厉风行的吗?

“不用写奏本了吗?”安弘察有些忐忑。

“不用。”皇帝摇了摇手中的草拟,“这不是现成的奏本?”

话是这么说,安弘察的心里还是非常慌张,这要是被哪位大臣死亡质询,那可就丢大了呜呜呜。

早上刚开的小朝会,这才刚刚过了午后,皇帝就招人议事了,几位大臣在殿外遇见时,都是一头雾水。

这人还叫得挺齐全,一时间众人不清楚皇帝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

这一帮子大臣结队而来,着实给了安弘察不少压力,他不由自主得往自家父皇身边靠了靠,试图汲取些力量。

皇帝笑看他一眼,朕还以为你一直是无法无天的性子呢,没想到也有怕的。

他清了清嗓子:“此番寻诸位爱卿前来,是有一事要商议。诸位且先看看这奏本。”

曹武德不在,总不能让父皇亲自动手吧。安弘察主动代劳,将奏本递给了左相。

李铁道了声谢,翻开奏本一看,那飞扬的眉毛顿时翘得更高了。

这是太子殿下的字,李铁毕竟授着安弘察的课,一眼就认出来了。

他默不作声地看完,将奏本递给了崔皓。

这是好还是不好?安弘察没看出来他什么意见。应当是不差的?

皇帝郑重其事的把人都集结了过来,崔皓自然也不敢怠慢,仔仔细细得看了起来。

“这样式好,简洁明了。”若说批阅奏本,这朝堂上恐怕除了皇帝,剩余的就属他了。原先任职户部的时候奏本就已是不少,如今成了右相,活更是多了。

这种一看就能减轻工作量的活,他一下就相中了:“陛下,若是能推行下去,确实能大大降低公文的繁琐程度。”

两位丞相都没有表示反对,等其余大臣们看完,也没有什么意见。这事似乎比安弘察想象中过得更容易?

难不成就这么定了?安弘察回头看他爹。

皇帝抬手轻拍了他一下,示意他稍安勿躁。

果然有大臣问:“陛下这奏本上,断句的字符是何意?臣看得不太明白。”

“正如爱卿所言,这字符是断句用,小圆表示一句结束,另一字符则用于句中。”

“这。。。。。。臣不太明白陛下的意思,这以往未曾有过。”

没想到容易有纷争的地方在这里,公文倒是没什么异议。

安弘察不知要不要开口解释,他看了他爹一眼,征求意见。

见他爹点头了,他才开口说话:“主要还是为了避免歧义,为防断句生错。”

他这一说话,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奏本的字迹看起来不像是陛下的,又带着几分稚嫩力道不足,这一看,应当是太子殿下的?

安弘察与诸位大臣面面相觑,只能摆出一脸无辜的模样。

关键时候,还是一师之恩来得靠谱,李铁出来解围:“正如右相所言,这奏本确实值得推行。公文要的是严谨,这断句之法倒也不难,一并加上就是。”

“行。回头补上奏本,正式把这事定下来。左相近些日子忙,此事就由右相主办。”皇帝目光扫过在座的大臣们,“此外,日后朕这里的奏本,都会由太子先行批阅一遍,还望诸位在行文时,写得细致些。”

诸位大臣纷纷起身允诺,崔皓也应声。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