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9章 袁熙袁绍投辽北功不成矣头献曹操(第2页)

郭嘉旁边的人,把郭嘉死之前写的绝笔信呈上:“郭公临死前夕,亲自这下这书信,还嘱咐我们:丞相要是能听书中所说的话,辽东这的事就可以平定了。”

曹操拆开书信一看,一边点着头一边撩着胡子。这里的人都不知道曹操是什么看法。第二天,

夏侯惇带着一群人过来报告:“辽东的市长孙康,已经不服我们很久了。现在袁熙、袁尚走过去投靠他,一定会成为祸患。不如趁着他们还没有活动,火过去征讨他们,辽东就唾手可得了。”

曹操笑了笑:“不必劳烦诸公威了。几天之后,公孙康自己就会把二袁的头给送来了。”各位将军都不可置信

袁熙、袁尚带着几千人投奔辽东。辽东的市长公孙康,本来是襄平的人,武威大将军公孙度的儿子。这天得知袁熙、袁尚过来投靠,就召集本部官员商量这种事。

公孙恭曰:“袁绍活着的时候,经常想归并辽东的心思;今天袁熙,袁尚打了败仗没有退路才逃亡在我们这里,这是鸠夺鹊巢呀。要是收留他,以后一定会被他们图谋。不如我们把他邀进城里收了他们的兵马杀了他们,把头献给曹公,曹公一定会厚待我的。”

公孙康:“我就害怕曹操带着兵过来打辽东,要是这样还不如让二袁过来当我的助手更稳妥点。”

公孙恭:“可以派人打听一下。要是曹操过来打我们,那就留下二袁;要是他们对我们没有动作,那就把袁尚,袁熙给杀了,献给曹公还能邀功请赏。”

孙康听了,派人去打探消息。

袁熙、袁尚来到了辽东,两个人秘密商量(袁熙怎么还能跟袁尚说的去话的?袁尚是怎么好意思给袁熙说话不露破绽的?):“辽东的士兵有好几万人呢,就这一点就可以曹操和曹操抗衡了。今天我们要是投靠他,之后稳定了就把公孙康给杀了夺了他的土地,再蓄养气力从而可以对抗中原,河北就可以收复了。”

就这么决定了,就进去见公孙康。公孙康把他们留在大使馆里,只推说有病,不能出来见面。没有一天,奸细过来报告:“曹公带着兵屯集在易州,没有想过来攻打辽东的意图。”

公孙康听了之后非常高兴,终于不要跟虎谋皮了,就先召来刀斧手埋伏在屏风后面,让人把二袁带过来。一番拱手礼:“袁尚,袁熙两位公子远道而来,有失远迎呀,你们快坐下”。这时候天气非常寒冷,炕上冷冰冰的什么也没有,袁尚看见榻上连一条被也没有,

跟孙康说:“我想铺个坐垫坐下。”

公孙康,不大个人要求还怪多呢,连位置也搞不清,嗔怒说着:“你们两个人的头,该上路了!哪还有什么坐席?”

袁尚非常吃惊,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

公孙康厉声喝道:“你们还不下手,还在等什么?”

刀斧手从旁边出来了,来到坐席上把两个人的头给砍掉了,用木箱子盛放着,让人把他俩的头送到易州,过来当见面礼献给曹操。

这时曹操在易州,根本不动。夏侯惇、张辽进来禀告:“要是还不去攻下辽东,我们可以回去许都了。要是还不回去,刘表该生疑了。”

曹操:“我等袁尚、袁熙的头拿过来,再回去也不晚。”这里的人都觉得曹操是不是做白日梦呢。

“报,辽东市长公孙康派人过来送袁熙、袁尚的头来了”,

这些人大吃一惊。使者还呈上书信。

曹操朗声大笑:“果然不出奉孝所料!”重重封赏了使者让他大老远辛苦赶来,封公孙康当襄平的侯爷、左将军。

众官就疑惑不解的问:“这是为什么不出奉孝的预料之中呢?这是什么理由呀?”

曹操就拿出郭嘉的遗书给他们看。书上大概写着:

我听说袁熙、袁尚前去投靠辽东去了,主公要记住千万不可以带着兵过去。公孙康已经很久害怕袁氏把他给吞了,二袁过去投靠公孙康一定不会相信他们诚心过来投靠。要是带着兵去攻打,他们一定会同心合力一起对抗,不可以心急带着兵攻打;要是缓和一点,按兵不动,公孙康、袁氏一定会互相图谋,那事情就好办了。

这里的人都说:“真妙计呀,太好了”。

曹操带着各位官员又摆设祭坛又拜祭郭嘉的在天之灵。活了才三十八岁就病逝了,跟着曹操征战十一年了,奇功赫赫。

又诗称赞他:

天生我材必有用,郭奉孝,豪杰英智冠领群英。肚子里满腹经纶,心里有隐藏的兵谋。运筹帷幄像范蠡,决断之策像陈平,只可惜出身未捷身先死,中原梁栋柱才断一根。

曹操带着兵回到冀州,派人先把郭嘉的灵棺材找了一块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在许都安葬着。

程昱这些人过来请命:“北方既然已经平定了,现在我们该回到许都,可以快点建立对付江南的策略。”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