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4章 直播宋朝那些事儿宋哲宗3(第1页)

赵匡胤他本人虽然善战,但总的来说求稳,不然也不会做两手准备,打不过就准备用钱把燕云十六州买回来。

但听完后面那些皇帝又割地又议和的操作,他现在觉得这钱还不如打赏将士们呢。决不能让他大宋再留下又送又怂的印象了。

宋仁宗赵祯有些尴尬,他也知道自己没有太大的雄心。对于高滔滔一厢情愿的想把宋哲宗培养成第二个他,宋仁宗一点也不觉得荣幸。

他现在活着的时候还天天被一群大臣怼,等他死了这群人倒是开始怀念了?这说明在那些士大夫眼中他这个仁宗是最好控制的吧……

宋神宗听林夏说他儿子崇拜自己时十分感动,觉着哲宗不愧是他儿子就是跟他一条心。

不过听到新党上位后又开始打压旧党宋神宗脑子就又开始嗡嗡的。他现在不想听到“党争”二字,他更想知道此时大宋对外战绩如何。

宋哲宗纠结了半天觉得应该给那些旧党一个迷途知返的机会,只要不是那些动不动就议和割地的软骨头,剩下的旧党有能力的就启用,没能力的就滚远点吧。

……

“第一次宋夏之战,宋军大胜,除了夺回之前割让的城池,并在其中建设防御堡垒,其中一座名为平夏城,隐含消灭西夏之意。”

“第二次宋夏之战,宋将章楶以数万宋兵大破四十万夏军,西夏几乎全军覆没。”

“两次平夏之战可以说是北宋百年来武功最辉煌的时刻。”

“西夏两次大败,求助于辽国支援,于是辽国大兵压境派人劝和,但这次辽国面对的不是之前一味求和的宋朝。”

“自宋哲宗掌权后,一改往日对外息事宁人的态度,绝不退让,就一个字:打!”

“而面对辽国的威胁,宰相章惇建议不用理会辽国的调停,无论是战争亦或和平,应由宋朝决定。”

“辽国见状不再管宋夏之事,当时西夏主战的梁氏集团彻底覆灭,西夏主动投降求和。”

“之后元符二年,任命王憨、王赡为将,西取青唐、河湟地区,这是自唐天宝年间陷没吐蕃后,35o年来第一次为中原军队征服。”

……

刘彻觉得这宋朝也就宋哲宗还可以,打仗胜负固然重要,但一个皇帝对外的决心也很重要,之前那些个一边打一边想着求和的,在气势上就已经输了。

一个皇帝都没有对外作战的勇气,那底下的将士自然气势也就不足了。

赵匡胤总算等到他大宋硬气一回了,话说他要不要留下哲宗这一脉,不过哲宗这一脉出生了么?为了这一个人放过赵光义有点亏啊。

宋真宗赵恒觉得自己被内涵了,毕竟他是在大宋全胜的情况下签了澶渊之盟。不过之前主播不是也肯定了澶渊之盟也算有一定益处的么。

宋神宗赵顼听到自己儿子对外的作战功绩,感觉头也不晕了,气也顺了。虽然儿子还没出生,不过他满意的看了一眼下方的章惇。

宋神宗看着章惇一脸平静,觉得不愧是被称为“铁血宰相”的,瞧瞧这魄力,必须要重用啊。

不少大臣纷纷出言夸赞哲宗,虽然哲宗还没出生不妨碍他们佩服嘛。好不容易来了点好消息,让官家心情好一些了。

而苏轼则默默在心里算着时间,澶渊之盟在后世记载是公元是1oo4年、靖康之耻是1127年,算上中间仁宗、英宗、神宗和哲宗在位时间……也就是说宋哲宗结束,应该就是徽钦二帝了?

苏轼有些担心的看着此时还兴高采烈的神宗,他感觉这个“靖康之耻”都称为“耻”了,那肯定更气人,官家不会直接被气没了吧。他要不要提前提醒一下,让官家有个心理准备?

苏轼的眼神实在是太明显,被苏轼另类“安慰”过两次的宋神宗心情正好,想着苏轼是不是有什么不同见解,便让他说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