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03章 大汉风雨飘摇的五年上(第3页)

而吕雉面对这样的情况,往往是表面不动声色,而那名与她产生矛盾的人,则会在半年之内,以各种理由被罢官。

与他父阿母进行一番比较后,刘盈显得无比温和。

在政见不合时,臣子激动地跳起来顶嘴反驳,他最先说的话,居然是劝对方平静下来,理性讨论。

要知道大部分的上位者都存在一个特性,那就是盲目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毕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说一不二,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傲气,会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

每当别人提出质疑,那么就会惹得他们不快。

哪怕之后他们明白自己错了,也不会选择道歉,而是继续嘴硬下去。

由此可以见得,刘盈这样能听得进谏言的君主何等珍贵。

如果让陈洛来评价此时的刘盈,是可以从历史上找几个参照物的。

刘盈属于个人能力弱化版的唐太宗,军事和个人魅力上远远不如,政治能力则逊色数分。

不过他又能当全面强化后的刘禅来算。

毕竟刘禅在听劝上做得倒也不错,相父说什么就是什么,相父留下的继任者,我就老老实实地用,等那些相父推举的人才全部去世,那我再摆烂就是。

而刘盈拥有自己的判断力,知道哪些臣子的建议可以完全信任,哪些臣子的建议需要加以分辨地采纳。

不过现在长安朝堂上的这一批人,能力都很猛,因此刘盈实际上也不用动太多脑子。

对于朝堂上的那些重臣来说,刘盈虽然比不上先帝和吕雉,但他们仍然忠心耿耿地辅佐。

哪怕是一些身份低微的小官,亦会在早朝的时候上书,提出几点建议。

毕竟“主弱臣强”的情况下,自己成为一代名臣,在青史上留下更辉煌印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几乎所有朝臣都觉得,在刘盈的统治之下,大汉的前景无比光明。

不过时局展就像夏日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着凉感冒了,码字的时候不断流鼻涕,拿纸堵都堵不住,吃完药就汗头昏,所以这个大章的下一节暂时没码完,睡觉醒来再码

大汉二十一年恰好是南越国派出使团前来长安进行朝贡的时间点,因此赵佗需要献出厚重的礼物,向天子赔罪。

至于帛书的最后,不忘向赵佗陈述了一项事实。

那就是大汉的南方不仅仅是长沙国,还有楚地和荆地,而目前的楚地可是有项羽和韩信在的。

暗示非常明显,基本上可以算是直接告诉赵佗说,你真想动手,可是要考虑好后果啊。

这封帛书送到赵佗手中的第三日,布置在国境边线上的那些南越军队开始有序撤离。

这一事件里,南越减免了部分关税,还获得了新的贸易路线,赢!

而大汉则维护了稳定,而且等到年末,必然会从南越国那得到一笔不菲的贡品,双赢!

至于长沙国,因为外部出现压力,原本内部即将明面化的斗争暂时停止,成了吴右整合内部的良机,三赢!

总之,南境的矛盾顺利解决,并未扩大化,控制在了正常的范围。

何况地方矛盾所造成的后果非常有限,无论是长沙国的国君连续薨逝,还是南越国军队陈兵边境,对于大汉的体量来说,只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罢了。

但没有人想到这朵小小的浪花,乃是惊涛骇浪来临的前奏罢了。

大汉二十一年秋。

华夏历史上的位皇后、太后驾崩。

这件事情给大汉政局带来的震动,是前面那一系列事情加起来都比不过的。

吕雉在朝堂上的确独断专权,连她那作为皇帝的儿子,都显得像是傀儡,而且将大部分吕氏族人提到了不属于他们的高度,掌握了与之不匹配的权力。

但是无法否认的一点,就是她让大汉继续高展。

单从这个角度来看,吕雉的执政生涯便功大于过。

甚至从这点出,其他那些缺陷都能有合理的解释。

独断专权?

我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国家有益,为何不能果决一些呢?

提拔族人?

如果不提拔吕氏的那些人,那谁来制衡朝堂上的那帮老臣呢?

或许就连刘邦都没能想到,自己的妻子会有能力将他留下来的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无论由谁来书写史册,对于吕雉本人的评价都不会逊色刘邦太多。

因此吕雉驾崩带来的影响,完全不亚于大汉十五年的刘邦驾崩。

随着吕雉去世,刘盈开始亲自执政。

朝堂的局势生变化。

相比之前长沙国、南越国的那些事情,长安朝堂上的变化才是真正能影响大汉的要事。

不过刘盈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受惊成疾,故而在这个时间点依旧在世。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